积重难返,从一起典型的滞留案例来看船舶管理

积重难返

从一起典型的滞留案例

来看船舶管理

引言

近期,宁波海事局安全检查员对某S轮开展安全检查,发现该轮存在多项救生方面的重大缺陷,造成缺陷的原因多是定期自查不够深入和长期缺乏维护保养导致的,安检员根据程序上 检查情况后,依法对该轮实施了滞留。该轮在此次安全检查中被发现的一些缺陷比较具有典型性,值得借鉴学习和对照提升,下面一起来看看这次安全检查的情况。

船舶基本资料

船名:S 航区:无限航区

总吨:42** 主机功率:25**KW

船舶种类:散化船 安放龙骨时间:2008年1月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主要缺陷

1、救生艇艇机冷却系统管路破裂,冷却液全部流入舱底,艇机冷却系统失效。(处理决定:30 依据:海04/第四篇第3章/5.1.1)

在对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艇机进行检查时,安检员要求责任船员打开艇机冷却水箱盖,发现救生艇艇机冷却水箱内没有冷却水,责任船员随即加注了约0.5L蓝色的防冻液,加注完毕后冷却水箱仍是空的,使用手电筒观察时发现在艇底出现了蓝色液体。于是安检员要求船员再次灌注冷却水,加注约1L的冷却水后,安检员在狭小的艇机舱内的隐蔽位置处,发现了明显的漏水情况,艇机冷却水箱与艇底冷却铜管连接的软管处存在破洞,从上面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加注的冷却水快速流入舱底,此时艇机的冷却系统处于失效状态。

案例分析

冷却系统软管的破裂,多是管路老化导致的,在高温季节,救生艇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会加速救生艇内相关属具和配件的老化。上面的缺陷暴露出责任船员的日常定期检查工作开展不认真不仔细,在对艇机检查时仅做艇机启动测试,未全面检查艇机冷却、润滑等系统的状况,长时间的忽视检查将无法发现艇机存在的各类隐蔽缺陷,为救生艇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救生艇艇机冷却系统是艇机的重要系统之一,与汽车冷却系统一样,冷却系统的功能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艇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冷却系统失效将直接导致艇机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2、救助艇、可吊式救生筏吊架动力液压系统管系和手动液压管系漏油严重,机器运转时液压油喷射而出。

(处理决定:30 依据:海04/第四篇第3章/3.2.1)

该船在其右舷配备了一具可吊式救生筏和一艘救助艇,并为这两个救生艇筏配备了专用的吊架,安检员要求对吊架的蓄能器性能进行测试,船员首先利用液压电机对蓄能器进行充压,充装到额定压力后,将电源关闭,并转换液压管路上的相应阀门,使用蓄能器的储存能量驱动吊架旋转。船员在拉下遥控旋回控制拉索后,液压油从管系连接部位处喷射而出。使用蓄能器已无法继续安全地驱动吊架旋转,于是安检员要求使用手动液压泵操作吊架旋转,船员使用手柄操作过程中,在手动液压泵轴芯处同样发生明显的液压油泄漏。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吊艇架多处部位锈蚀严重,显然是疏于平时的维护和保养,液压系统管系漏油严重,将导致液压系统内的液压油迅速流失,压力迅速下降,紧急情况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救助艇、救生筏的释放,严重威胁船员的生命安全。喷射出来的液压油掉落到救生甲板上,将造成甲板极度湿滑,在弃船时救生甲板位置是人员密集区、关键操作区和艇筏登乘区,湿滑的甲板将对人员安全行动造成严重威胁。

3、救助艇、可吊式救生筏吊架钢丝绳末端固定卡扣锈蚀严重,钢丝绳末端松动。

(处理决定:30 依据:海04/第四篇第3章/3.2.1)

救助艇、可吊式救生筏吊架外观存在明显的大量严重锈蚀,吊架电机的接线盒盖板已经完全锈穿,船员使用一块自制的铁皮包裹锈穿的接线盒。安检员于是对吊架关键性受力部位和强力构件开展仔细检查,发现吊架钢丝绳末端固定的卡扣和固定座板锈蚀严重,用敲锈锤敲击后大量锈皮脱落,卡扣因锈蚀严重尺寸明显变细,此时卡扣已无法卡住钢丝绳,用手摇动钢丝绳末端后发现其已经处于松动的状态。

案例分析

救助艇、可吊式救生筏吊架的钢丝绳末端固定位置是重要的受力点之一,其作用是防止钢丝绳末端滑出,固定点锈蚀严重且出现明显松动,严重降低了钢丝绳的承载能力。在使用吊架降落救助艇或救生筏的过程中,随着钢丝绳逐渐松出,钢丝绳末端松动将导致钢丝绳抽出脱落,救助艇、可吊式救生筏从高空直接掉落入水,造成艇毁甚至人员伤亡事故。

4、救生艇使用无法快速解脱的固艇索与船体连接,救生艇艇钩复位标识被油漆覆盖。

该轮在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尾部增加了两根无法快速解脱的固艇索与船体连接,能够看到该固艇装置由于疏于保养导致卸扣螺母等多处锈蚀。救生艇艇钩复位标识被油漆覆盖,无法判断脱钩和复位状态,船员在去除油漆后张贴了相关标识,但安检员又发现脱钩指示箭头处于松动状态,是能够自由地随意转动的,其未能与钩体安全销转轴保持同步旋转,已无法指示艇钩正确的复位状态。

案例分析

救生艇尾部的挂艇装置的作用一是确保对救生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时的人员安全,二是作为进行救生艇脱钩装置模拟脱钩时的配套装置。所以,该装置仅用于维护保养和模拟脱钩,在平时不应保持连接。部分船员出于安全性考虑,平时习惯将该挂艇索连上,此时就必须保证该挂艇索是采用能够快速解脱的方式进行连接,不允许使用螺栓螺母式卸扣,因为螺栓螺母一旦锈蚀卡死,将直接导致救生艇无法降落。对于能够自由浮离的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来说,无论何种型式的挂艇装置,只要其会影响救生艇的自由浮离,均不得在平时保持连接状态。

5、救生艇吊艇钢丝绳未使用钢丝油进行维护保养,钢丝绳表面多处锈蚀。

救生艇的吊艇钢丝外部没有塑料封套,是直接暴露在外的,可以看到的是其表面没有使用钢丝油进行维护保养,已经出现大面积的锈蚀,在拧动钢丝绳的时候能够听见明显的干裂摩擦声音,表明钢丝绳内部的油麻芯已经干枯。在仔细检查钢丝绳后,未发现现断丝断股现象。

案例分析

像钢丝绳已经出现大面积的锈蚀和油麻芯干枯现象,表明其已经长时间没有进行维护保养了,船员在日常的定期检查时也忽视了对钢丝绳状况的检查,救生艇吊艇钢丝绳多处锈蚀,降低了钢丝绳的承载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维护保养的钢丝绳将快速锈蚀,并可能出现断丝断股现象,严重时将导致救生艇在释放或者回收过程中坠落入海。

6、存放在救生艇内的SART设备因电量不足而失效。

该轮配备的是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因而船上配备的两台SART分别存放在驾驶台和救生艇内。安检员要求检查存放在救生艇内的SART设备,责任船员测试该SART工作是否正常,将应答器开关置于“TEST”位置,应答器指示灯亮度微弱,也未发出“BEE BEE”蜂鸣声,雷达界面也未出现相应回波。随后测试存放在驾驶台的SART设备,其指示灯亮度、蜂鸣器声响和雷达回波都正常。两个SART设备放到一起对比,能明显发现存放在救生艇内的SART设备电池电压不足。

案例分析

对存放在救生艇内的SART设备,因其存放环境比驾驶台恶劣许多,炎热天气时救生艇内温度过高,寒冷天气时又温度过低,加速了SART设备的老化和损坏,所以往往容易产生缺陷。然而又因其存放位置离驾驶台较远,不便于日常检查测试,所以船员定期检查时往往仅作外观检查,难以发现该SART存在的缺陷。SART作为海难发生时进行搜救的寻位装置,与搜救船舶或飞机上安装的导航雷达相配合构成一个寻位系统,解决搜救时天气、海况、黑夜和肉眼可视距离的限制,及时发现遇难目标。由于疏于日常维护和测试,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电池失效问题,紧急情况下将无法通过应答器进行遇险信息位置发送,从而延误救援时间。

7、2021年7月新配备上船的型号为KHD-25的救生筏非自扶正式救生筏。

该轮右舷配备了一个型号为KHD-25的可吊式救生筏(额定乘员25人),是2021年7月换新配备上船的,为非自扶正式救生筏。尽管该轮安放龙骨时间为2008年,但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2修改通 》相关要求,对2013年9月1日起船舶配备救生筏换新提出追溯性要求,无论何时安放龙骨的船舶需要更换新的救生筏时,均需配备自扶正式救生筏(额定乘员6人及以下的救生筏除外)或为带顶篷的两面可用救生筏。

案例分析

对于部分船龄较老的船来说,船舶出厂配备的救生筏时间已经很长了,受到老化等影响可能需要换新,换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满足了最新法规的要求和追溯性要求。对于自扶正救生筏或为带顶篷的两面可用救生筏的配备要求是国内法规高于国际法规的明显体现之一,也标志着国内法规越来越趋于规范和严格,对推动中国籍船舶整体船况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8、私自增设一台型号为RS-507M的非船检认可的VHF设备,且配备的EPIRB型号与电台执照不一致。

目前船舶无线电专项检查正在开展当中,船舶配备的各类无线电设备是安全检查时的必查内容。该轮总共配备了3台VHF设备,其中2台型号为JHS-770S,1台型号为RS-507M,经比对《船舶电台执照》,2台型号为JHS-770S的VHF设备已在证书中签注,而型号为RS-507M的VHF设备并未签注在证书当中,且船方也无法提供该设备型式认可证书。安检员在检查EPIRB设备时发现,船上配备的EPIRB型号为VEP8,与证书中签注设备型号SEP-406不一致。

案例分析

船上为了使用方便,往往会私自增加配备VHF设备,现在市面上生产的VHF设备型号也非常多,需要注意的是,船上采购VHF设备一定要购买经船检机构认可的具有型式认可证书的船用产品,并且及时将新增的VHF设备和更换的EPIRB设备签注到电台执照和船舶检验证书中。

9、机舱舟车式泡沫灭火器使用螺栓固定在存放位置。

该轮机舱设置了一个舟车式泡沫灭火器,旁边放置了一个桶式泡沫灭火器的器材箱,该器材箱可以自由移动。安检员发现在该舟车式灭火器的轮毂与固定座之间用螺栓和螺母拧死进行固定,现场无法解开螺栓,导致该舟车式灭火器无法自由移动,其有效灭火范围严重受到限制。

案例分析

移动式灭火器材是船舶检查中缺陷多发区,舟车式泡沫灭火器因体积较大,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固定方式,均不得妨碍灭火器的即刻可用性,用螺栓和螺母拧死的固定方式是不可接受的。该缺陷表明责任船员不熟悉消防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即刻可用性的保持方式,需要加强学习。

10、位于2号发电机上方的重油舱透气管连接法兰处有燃油渗透滴落。

安检员在机舱对发电机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轮重质燃油舱透气管系经过2号发电机上方的连接法兰处有燃油渗透滴落,在其下方的管路船员使用一块白色的布包裹,以避免燃油滴落在发电机上。

案例分析

作为透气管系,其内部的燃油是燃油蒸气凝结而成,燃油量比较少,而且管路中没有压力,所以燃油的渗透滴落量不会太大。但是漏油位置正好位于2号发电机的正上方,船员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漏油量小、漏油位置隐蔽不易被发现等,殊不知油类滴落在高温的发电机上是存在很大的失火隐患。船员在日常检查时已经发现该问题,但只是采取了包裹白布的临时性措施,没有彻底消除法兰连接处渗漏的缺陷,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11、驾驶室两侧移门锁紧装置故障,门无法完全关闭。

对于危险品液货船来说,驾驶台两侧的移门需要保持气密,该轮两侧的移门关闭后,通过图中的锁紧装置手柄向下压,即可将移门向内拉紧,使移门紧密贴合门框,达到气密的效果。实际检查中,在关上移门后,锁紧装置因缺乏维护保养,已经处于卡死状态,锁紧装置手柄无法向下拉动,将移门关上后,从侧面观察能明显看到透光情况。

案例分析

作为化学品船,驾驶室两侧移门若无法达到气密的要求,易燃或有毒的货物气体将通过移门的缝隙进入驾驶室内,严重危害船舶和船员的安全健康。该轮驾驶室移门故障失修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未引起船员重视,暴露出船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敏感性不强。

综合情况

最终,该轮因存在3项救生设备类的重大缺陷和其它共计27项缺陷,被依法实施滞留。这里面大多数缺陷其实都是可以通过良好的船舶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来消除的,该船由于长时间缺乏对关键性设备的有效维护保养,许多缺陷已经积重难返,即便是船员自查发现了这些缺陷,也无法第一时间消除和纠正,船舶接受安全检查时,滞留也就难以避免了。

船舶管理要点

船舶管理的核心还是在于公司管理,就这起船舶滞留案例来说,公司体系文件中要求的各类定期自查、维护保养等都在台账中能体现出来,但就是没能够落到实际行动上。在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公司岸基人员的登轮受到限制,公司管理如何探索在新形势下更加精细化,更加完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对船员定期向公司 送的台账文件,若是在纸质表格材料的基础上,再增加工作图片、视频的 送要求,一方面能让船员真正去检查去保养,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流于台账,另一方面即便是存在疏漏,公司管理人员也能通过照片和视频发现一些缺陷的端倪。

公司要切实落实船舶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对存在的缺陷要早发现早消除,不要拖而不决,久而久之小缺陷将累积成难以纠正的重大缺陷。各航运公司要引以为戒,切勿盲目追求生产,而忽视了对船舶的管理,导致船舶带“病”航行,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船员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往期精选

【点赞啦】宁波海事局“甬潮”“悦航”文化品牌参加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展示活动

如何连接使用船舶岸电系统?进来补课啦!

新造船也有大隐患?内支线集装箱船“先天性”缺陷需留意!

“重拳出击”!严查小型船舶不按规定进出港 告行为!

快进来! 拉长耳朵提高警觉,这个系统必须保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