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候教授带领我们一起研究原题。今年比赛的一道“3500KN抽真空平板硫化机液压系统原理图”。这是一个由主油路和控制油路两部分组合而成的,有三十个元器件,可以实现快下、慢压、保压及顶出四个功能。
大家讨论了一会,候教授给出一个分析思路:逆向反推,从预设的功能沿着管路逆推到泵。
候教授说的思路就是“逆向工程”,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一种产品设计再现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特性及技术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有不完全一样的产品。
我对“逆向工程”最真实的感受,还是十几年前在南京培训的时候买过一部山寨手机。山寨手机做得最好的是宝岛台湾。一部最新的手机要不了多久市面上就出现了足以“以假乱真”的山寨版本。
当然,这不是件好事情。事实也证明了,光一味追求模仿是走不远的,山寨机很快就消亡了。
“逆向工程”不仅仅可以用于产品,还可以用于思维,就是“由终及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起源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当我们运用正向思维的方式解决不了眼前的困难,不妨考虑逆向琢磨解题思路,“反其道而行之”。
举个运用于教学的实例。
《机械制图》第一章讲的是“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包括好些个零散的知识点:图幅、比例、线型、标题栏、字体等,因为没有一条线、一张 ”把这些点连起来,学生很难能体会到这些知识点的作用。我们可以在课上呈现一个常见的实物零件和一张零件图纸,告知学生们要完成这张零件图需要储备的知识就是上述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从整体到个体,反向学习,对于每个零散知识点就会有了更明确的理解了。
“逆向”,不是“南辕北辙”,而是为了更有目标去解决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