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讯(通讯员 徐立志 文海波 李雪梅)大庆市采油七厂积极推进套管保护工作,通过“做强筛查、做好防控、做优治理”努力延长油水井健康生命周期,不断打造“长寿井”,提升油田开发质量和效益。今年上半年,这个厂实施大修89口,恢复产油1843吨,恢复注水2.75万立方米。
套损井是套管发生变形、错断、破裂以及外漏等问题,影响正常生产和作业的油水井。采油七厂每年因套损影响的产量达1.5万吨,每年用于套损井治理的费用更是高达5000余万元。
据了解,套损井治理工作的难点首先是“筛查难”。由于套管深埋地下,只能通过油水井作业的方式来了解其健康情况,而目前采油厂的作业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套损筛查需求。“套损井容易传染,如果不提早治疗,会导致周边井相应层段产生套损,而这些新的套损井又会影响其他周边井。”采油七厂地质大队管理室套损岗组长刘灿超介绍说。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掌握套损情况呢?这个厂的科研人员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区块的地质、开发、工程三方面数据为基础,研发了“套损大数据分析及预警系统”,综合评判套损风险,预测套损井。2019年,科研人员对全厂4286口油水井管柱状况进行评价,筛查出高风险注水井271口,从中抽取46口区块关键井进行检管核实,符合率达到75%。
套损治理七分在防、三分在治。针对套损产生的主要根源性问题——地层压力不均衡,这个厂逐步形成了立体防控治根源、提控结合稳形势的治理方式。“立体防控就是通过转注、更新、完善井 等手段调整区块注采关系,解决平面上压力不均衡的矛盾;以井间压力调整、细分和重组调整、压裂措施调整等手段改善注采结构,解决纵向上压力匹配的矛盾。同时,对异常高压层断层两侧压差大的区块、套损集中区等套损风险高的区域采用‘疏导泄压、提控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综合治理,扭转套损形势。”采油七厂地质大队管理室主任刘彦雨解释道。
经过系统治理,该厂压力分布更加合理,地层压力稳步恢复,年发生套损井数由最高时的85口,降到2019年的77口,套损集中区新增套损井比例由30.2%降到19.5%,年套损率下降0.13个百分点,作业套损率下降0.56个百分点,套损井逐年增加的形势得到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这个厂合理安排套损井大修工作,加大胀管整形、燃爆密封加固等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今年就推广使用了一种新型修井技术——液压扩径整形技术,使得错断、变形严重的套损井的修复质量和产量恢复效果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已实施大修89口,恢复产油1843吨,恢复注水2.75万立方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