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理想有担当的创新型产业工人》
李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机床高级技师
我从技工学校毕业后,来到企业当了工人,干了一段时间发现知识不够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走了一条工作-学习-再工作-再学习的道路,这种学习是有的放矢的学习。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地研究数控技术,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双重职称的一线操作工人,且享受国务院高级津贴,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学习非常重要。多年来,我和同事们共完成工艺攻关23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300多万元。
企业需要工匠,也特别需要工匠精神,不单单是工人,各个行业都需有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
徐小平上汽大众发动机厂维修高级经理
我有两个成才秘籍:“感觉+数据”。我一开始崇拜数据,忽略感觉,觉得靠数据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每个人的动作不走样,但当我们面对故障,没有数据的时候,还是要靠感觉来把握方向。所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级技能人才。
除此之外,我认为工匠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理解———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精神是内在的能量,而文化是外在的表现。没有精神的文化不称其为文化,没有文化的精神是纯粹的理论。
《匠心成就梦想工人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工作》
王军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钢股份技能专家
我十几年来先后荣获国内外发明金奖20项,近五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
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基础,解决现场问题必然会一筹莫展。所以,要将岗位创新项目比作课程设计,并且在心中认同企业就是我的大学。
我在宝钢一线工作30年,学习与创新就是我们当代工人的人生目标,新时期的岗位工人更要注重理论学习,只有具备了驾驭理论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我们一线的岗位工人才能像科学家那样钻研和执着地工作。
《一线锤炼品质创新成就未来》
谢邦鹏国 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
但我每天练习,很快成为班里拧螺丝最快、接线头最多、看图纸、做笔记最勤的人。如果没有这2、3年时间的积累,我后面参加的所有创新工作都无从谈起。
所以,我觉得“在生产一线从业”或许正是高学历“优秀人才”亟需补上的一门实践课。《航天科普》
王曙群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八院首席技师
作为首批88名上海工匠之一,我认为,上海工匠要具有一种不断学习的激情。工作需要我们的专业技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让我们在工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另外,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上航人花了整整16年才将对接机构研制成功,这个过程是寂寞与艰苦的,但没有艰苦的过程就没有成功的喜悦,精细化的工作是没有止境的。
我们还要保持一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扎根航天、奉献航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