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12月,曾参与打捞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的“华天龙”号又回到了阳江海域,并成功完成了首次海上打桩施工。至12月26日,中广核、三峡新能源、中节能和粤电4个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如期实现顺利海上打桩开工,这标志着我市首轮海上风电“蓝海会战”全面打响。
2017年,我市按照“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开发为上下游的风电产业,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成阳江新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广东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估算可开发容量约6685万千瓦,其中阳江近海海上风电场规划容量1000万千瓦。2017年6月,我省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海上风电、海洋能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海洋风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开发并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去年以来,我市把加快推进全市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和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市“三大硬仗”之首,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开发建设。2017年,我市一期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年底,30万千瓦粤电沙扒项目、30万千瓦三峡新能源沙扒项目、40万千瓦中广核南鹏岛项目、30万千瓦中节能南鹏岛项目先后进行了海上打桩开工。至此,我市4个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实现了“10月底全部核准,12月底全部开工”的工作目标,创造了重大项目落地动工的“阳江速度”。同时,我市还加快一期第二批1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上 核准工作,力争2018年12月完成核准并开工建设。
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我市风电装备制造产链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在阳江高新区规划建设的7.4平方公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加快推进,已有18家生产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综合液压系统、变频器以及电机零部件核心技术、零部件关键材料和系列化产品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陆续进驻,计划总投资达到60亿元。其中三峡新能源风电装备制造、明阳智慧风机叶片制造、粤水电装备制造等3家国内外领先的海上风电制造企业已动工建设,明阳风电主机、江苏中车电机等企业已签约购地落户阳江计划近期开工。我市以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和风电产业发展为重心的首轮“蓝海会战”全面打响。
市发改局副局长 黄锐国: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将加速国内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企业,加快向阳江风电产业基地集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有力带动我市打造“立足阳江,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国际领先”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文字:陈创荣
摄像:黄国伟,李俊达,白金玉,刘德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