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合作成阜新产业升级“催化剂”

新能电力通过“内引”,成为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上海电气集团的供应商,年配套额达2亿元以上。聚宝源通过“外联”,与俄罗斯和德国等国知名品牌密切合作,并与俄罗斯企业签署了1亿美元的出口合同,成为阜新历史上单笔出口第一大单。

这两家红红火火的企业,是阜新市大力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勇攀高枝上大船”的受益者。

阜新有4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多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以及众多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是阜新安身立命的根本。阜新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增量就难以加快发展。没有优质的增量,产业结构也只能是低水平、缺少竞争力的。在对市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阜新始终将招商引资和对外合资合作抓在手上,全力实施以增量调结构战略。

阜新市经信委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户进行调查,搞好分类,力争一个企业对接一个项目,一个企业落实一个合作伙伴。阜新市经信委主任高正民说,阜新市把目光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领先企业,通过产品配套、品牌联合、营销 络共享、产业链互补、资本市场合作、产学研合作、企业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合作。

许多本地企业纷纷与行业龙头“联姻”,成就一个又一个合资合作的成功范例: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宝钢集团共建东北地区最大的绿色集成建筑产业基地,引来沐霖柔性石墨深加工、汉石格构式墙体材料、恒德玻璃等上下游产业向阜新集聚,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起来;阜新环宇橡胶(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生产高端液压支架,阜新液压产业进入产品多样化、整机化和高端化的新时代;阜新永生汽贸与徐工集团共建东北地区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以此为起点,阜新液压产业迈出了由零部件生产转向整机制造的历史性一步;阜新万达铸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联系枕梁”成功打入高铁市场,打破了这一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高正民说,借船出海、对外合作打开了阜新企业的视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改变了阜新工业产品的结构,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产品,阜新产业升级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了升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