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机电:“提速增效”中的液压零件加工分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经过了“十二五”收官之年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的洗礼后,南京机电液压零件加工分厂的这个春天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

“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液压零件加工分厂长期承接了大量的主机批产交付任务、军方备件任务、民机新品任务、预研(含新机)生产任务,可以说任务重如泰山。面对任务,分厂上下齐心协力,精诚团结,从开年就周密安排,做到早布局、早谋划,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成立青年突击队、专项零件突击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等形式,发扬“611”、“白加黑”工作精神,苦干加巧干,终于在2015年7月30日完成主机批产交付任务,10月30日完成军方备件交付任务,按节点完成了C919、“蛟龙”600及其他新品交付任务, 2016年1月15日完成一季度滚动交付任务,为液压专业产值比上一年度增加21%这一巨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分厂领导意识到必须做到真正的“提速增效”才能按时完成如此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针对某型号任务所面临的任务重、时间紧的局面,分厂成立了某型号专项突击队,安排专项计划,在完成专项任务过程中,早计划、早安排,力争24小时产品不落地、人停机器不停。为了抢时间,保交付,分厂充分利用协作厂家的资源,将一些较简单零件的加工及复杂零件的粗加工外包到协作厂家,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到协作厂家指导生产,既保证了进度,也保证了质量。繁重的任务让分厂全年一直处在紧张有序的作战状态。分厂全年加班人次达到12532人次。根据任务节点的需要,部分员工更是经常加班至凌晨二三点,甚至整个通宵。辛勤的汗水,获得了丰盛的果实。液压零件加工分厂在2015年完成了某型号产品三型舵机百余台/套产品的交付,完成工时达到139035小时,是该型号2014年产量的数倍之多,任务的及时完成得到了机关领导和主机厂的一致好评。

某型号产品中舵机壳体、阀芯阀套类零件居多。壳体类零件的钻孔、去毛刺历来是最难加工的。壳体内所有相交孔的周边都要去毛刺是钳工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为提高生产效率,加工者细心钻研,自制了各种类型的刮刀;分厂工艺人员通过多次调研和申请,终于引进了新设备射流去毛刺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该型号中的阀芯阀套气动配磨也是产品加工的“拦路虎”,随着产品批量的不断增加,气动配磨的瓶颈愈发凸显出来。工艺员和磨工克服了试验台老旧,系统不稳定等困难,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了所有任务。为了攻克生产瓶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团队里的工艺员不断完善工艺,持续改进改善。在2015年获得优秀工艺文件评比一等奖一项,持续改善项目评审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工艺上的改进改善使分厂既锻炼了队伍,也为完成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这是分厂厂长杨典军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人尽皆知的液压零件加工分厂的座右铭。有这样一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科研生产上的认真负责的领导和一群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辛勤奋斗者,这样的集体何愁不会出成绩呢?当然,分厂取得这些成绩,也离不开质量部、生产部、液压部、计测部、物资部、工艺工程部等各兄弟单位的友好协作,更离不开中心领导、空海军代表的大力关怀和鼎力支持。

“十二五”已完美收官,催人奋进的“十三五”号角已全面吹响。面对近几年军品任务的大量递增,分厂将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实干精神,圆满完成南京机电下达的所有科研生产任务,在“提速增效”的征途上高歌远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