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海域破冰前行的破冰船
较高纬度使定位导航误差增大
北极地区海冰浮动频繁,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速度较快,同时由于北极地区基本处于北纬70°以上,经线逐渐变密,纬线周长缩短,导致确定基本导航参数困难。极地地区的地磁特征使传统的罗盘罗经难以发挥作用。例如,当地理纬度大于70°时,由于陀螺罗经指向力矩太小造成误差变大。在纬度高于87°时,陀螺罗经已完全不能指示正确航向。此外,由于接近极地地区时投影变形急剧增大,在中低纬常用的墨卡托投影海图在北极地区已不宜使用,专用的极区海图发行的却比较少。北极地区条件恶劣,对北极海底地形、海流、冰层、磁差等水文要素的研究较少,许多地方及水域未经系统测量,助航标志缺乏,大部分极区海图是以空中照片为基础制作的。所以极地海图没有其它地区的海图那么可靠,北极大部分水域,尤其是北纬75度以上根本没有海图。目前常用的导航卫星也由于轨道分布问题,导致北极地区卫星覆盖少,导航精度差。可见,极地地区的定位导航和航海资料缺乏是制约北极军事装备发展与部署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北极版米-8直升机
剧烈气象条件变化,使武器适应性大幅降低
俄北极版“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
极地电磁环境特殊,电子通信干扰加大
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进入地球两极地区,因此在北极地区受到自然电磁干扰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中低纬地区。频发的太阳磁暴和极光,严重影响着电子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此外,雷达天线在低温风雪条件下容易积雪裹冰,尤其是由多条行馈组成的平面阵积雪裹冰不仅增加了天线的负载,而且降低天线的透风性,损害加速,甚至引起停机。冰雪对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辐射和吸收性能也将产生影响,其程度受到天线形式、频段以及冰雪覆盖厚度、范围、杂质成分等条件的影响。这些情况严重削弱了电子用频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
俄北极版“铠甲”S1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