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需要垫板,中间垫2个的,两边垫1个的。”随着工长任影超的一声令下,职工张亮拎起了起道器,准确插入到了线路枕盒内,一边指挥青工田伟乾用液压起拨道器起道,一边认真观测着轨面水平变化。2月23日5时09分,保定工务段固安线路车间西枣林维修工区的7名职工正在京九线下行31公里400米处进行线路春融整治作业。
随着春冬季节交替,气温急速上升,保定工务段管内各线路逐步进入春融阶段,线路冻害地段也闹起来情绪,内分泌严重失调,路基内水分的结冰、冻涨、融化,轨道线路高低变化频繁,轻者车体晃动造成旅客舒适性降低,重者会发生“春融乱道”造成事故。
以前,春融晃车就像牛皮癣一般,检查整修费时费力,还老是反复发生,耗费了一线车间很多精力。病害的精确定位、精细分析、精准诊疗一度成为春融维修的“难点”和“痛点”。而今年,该段针对气温回升大、冻害回落快的实际,依托大数据分析室,开启了大数据靶向诊疗春融病害模式,运用工务大数据,打好春融歼灭战,让该段线路工“鸟枪”换“大炮”,搭上了大数据时代的“快车”。
“汪主任,京九线下行31公里400米冻害地段,刚才发生车载II 警,通过分析轨检车最新图形和历史图形,发现该处高低变化大,请您安排车间检查整修”2月22日该段数据分析室分析员郝鹿遥正在通知固安线路车间。
“春运运输繁忙,维修天窗时间短,今晚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京九线下行这处“外科手术”,保证行车安全。”工长任影超向职工嘱咐道。2月23日在京九线上行K31+400这处手术便安排上了,作业现场职工们迎着凛冽寒风,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劳动序幕!只见张亮用电动扳手把扣件螺栓松开,陈雨用叉子扒开线路枕盒里已经冻实的石砟,将起拨道器插入钢轨底部,使劲摇动铁棒将钢轨抬起。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带班人郑玉龙单膝跪在冰冷轨枕上,使用小铁铲将钢轨底部的杂物清理干净,把垫板塞入轨底,放置方正后回落拨道器,做到了毫米不差。“几何尺寸符合作业标准!”刚刚处理完这处的冻害,任影超又组织职工紧急赶往下一处春融整治地点。6时50分,天窗结束,带班人郑玉龙复检完最后一处冻害后,线路质量全部达到技术标准。
“以前总是围着晃车转,春融造成的晃车点就像牛皮癣一样,反反复复治不好,干起活来稀里糊涂,职工还老是抱怨干重复活。现在好了!用数据说话,靠精准定位,现在整治春融病害就像长了眼睛,不仅能准确定位并且打的还是‘歼灭战’”。作业负责人固安线路车间业务指导王玉涛深有感触地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