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边拾贝到“蓝色粮仓”东营市首座海上牧场平台落成

大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6月24日,我市首家海上牧场平台——通和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稳稳地扎根渤海湾内。这也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座海洋牧场平台。

黄三角的首座海上牧场平台扎根渤海湾

渤海湾内,波涌柔缓。经过近2小时的航行,一座由四根柱子撑起的平台隐约闪现。这个拥有蔚蓝大海的宽广与景致的平台着实令人惊叹!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座海洋牧场平台,船体为钢制结构,设计型长20米、宽20米、深2米,采用4条长30米的圆柱形桩腿及液压插销式升降系统,太阳能绿色发电保障长期不间断供电运行。根据功能需求,平台可升级改造,适用于海上水质监测、海上养殖、海上旅游休闲、海上观光酒店以及海上垂钓等领域,从而带来养殖业的升级、旅游业的拓展、水产品质量提升,实现近海生态养殖、科学发展,打造海上的“绿水青山”,建成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经过调试,4根柱子稳稳地扎入渤海湾的沙土中,海上牧场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牧场即在一定海域内,基于生态学原理营造多营养层级的海洋生态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开展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水增养殖生产的渔场。科学规划布局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牧场渔业,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生态、开放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是当前促进海洋与渔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提升、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海上粮仓将亮起四颗明珠

2017年,省海洋与渔业厅支持东营市建设四个省级海洋牧场,即利津鲁鑫公司田园型海洋牧场、河口通和公司底播型海洋牧场、垦利海盈公司底播型海洋牧场、东营康华公司装备型海洋牧场。这四颗“海上明珠”将点亮整个蓝色空间。

“以精致渔业、旅游业开发为突破,全力突破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口,全力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促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杨建新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市确定把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海上粮仓”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作为实现海洋经济与渔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保持渔业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完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来推进实施。

远期规划,我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海洋牧场60万亩;到2025年,全市负15米以内适建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率达到80%以上,形成100万亩建设规模,逐步建成产业融合化、管理信息化、创新合众化、设施装备化、品牌高端化、效益生态化的黄河三角洲海洋牧场集群,打造山东“海上粮仓”的重要增长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