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高新区聚力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方圣城 讯(通讯员 李辉 姜海珍)启动“两金行动”,实施“助推企业产业升级计划”,实施“待办手续大起底”行动,争创全市联合行政审批试验先行区……今年,济宁高新区推出一系列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释放生产力、蓄势新动能、提升服务效能,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

全面释放生产力。企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基石,是承载生产力的主体。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提振发展信心,是高新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济宁高新区认真研究逆周期、加杠杆措施,持续向现有产业输入正能量。启动“两金行动”,拓宽金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一个是金水行动,创新股权性融资金融产品,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计提等方式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股权基金;一个是金暖行动,通过国有公司为产业发展注资,建立企业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置换资金方案,释放企业流动资金。

抓好现有产业转型,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对如意、辰欣、英特力等6家本土骨干企业签订共生计划,对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前三位、业内有话语权的泰丰液压、浩珂科技等30多家科技领军企业签订吟龙计划,并全面落实合同化管理,目标对赌,分清责任,量化支持,严格兑现。启动“助推企业产业升级计划”,对重点企业尤其是共生计划、吟龙计划企业逐家制定产业提升计划,用5年的时间使区内多数企业产品迈向中高端。制定“互联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着力蓄势新动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增速换挡、动力转换。面对内外部的下行压力,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济宁高新区以园区、平台、市场、主体为总抓手,积极蓄势发展新动能。把园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阵地,全面负责入园企业服务。推进实体化运营,专业团队管理,管委政策支持。明确一个产业园区由一个公司为主运作,一个或几个产业处配合招商,给予专业招商团队充足资源。同时,全面拉开“一区多园”布局,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家安全设备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对现有的17个行业公共平台,调整平台运营模式,围绕市场、面向社会开展创新增值服务,实现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的互联互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新建工程技术、创新研发、技术研发平台,今年将率先突破知识产权服务、软件测试、新材料新技术研究等领域支持创新的功能型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打造要素专业市场,今年将集中突破软件产品交易展示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工程机械交易中心、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以及中煤工矿、支点信息、亲亲 等电子商务类市场;将各类市场运作主体放给社会,重点引进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投入建设,打造辐射鲁西南乃至全省的要素专业市场。

培育壮大专门运营公司,把资源确权给区属公司,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确立区管国有公司市场主体地位,分类完善治理结构,对13家一级公司和15家二级公司,逐一明确功能定位并实施差异化管理。树立产业的观点和角度抓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一个产业、一个主体、一套专案的工作机制,全面构建规划、政策、招商、园区、平台、 、展会、服务“八位一体”产业组织模式,形成研究产业、策划项目、对接客商、跟踪落实、全程服务的产业推进机制。持续开展大项目攻坚行动,特别是抓住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机遇,持续放大惠普、甲骨文、软通动力等大项目带动效应,加快吸引和培育关联企业集群式布局。

推动服务更高效。效率影响发展速度,程序关乎区域形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济宁高新区想法设法为服务主体创造方便,要求资源配置部门在面上定硬指标,实施“待办手续大起底”行动,建立健全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开通企业服务直 平台,定期开展企业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各类手续不全的问题。为有效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济宁高新区将继续打造“高新特快”效能品牌,通过时间整合、职能归并、流程再造,争创全市联合行政审批试验先行区,建成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示范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