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八一”说钛

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照明当过兵,参加过自卫反击战,18岁入党,笔者采访时,他说:“自己当过兵,深知只有国家强大,国防强大,装备强大,军队才能强大,士气才能强大。”八一建军节到了,寻着张照明说的“强大”,穿越时空去了解钛,可以看到钛的发展源于“参军”的历史。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展钛,最早都是看到了钛的“强大”功能。

钛,“源于军品,兴于民品”。中国与美国、前苏联发展钛工业几乎同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规模都是千吨级左右。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期间,冶金部向毛泽东主席呈送《争取有色金属产量的飞跃,占领有色金属的全部领域》的 告,建议将包括钛在内的64种有色金属全部研制出来。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说:“64种有色金属没有它不行”。同月,朱德委员长视察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的10公斤海绵钛扩大试验场时说:“钛这种金属十分重要”。钛金属因此起步较早,成为走在前面的一种金属。

钛,就这样发展起来了。“两弹一星”、第一艘核潜艇下海都有钛的元素,当时的902(现宝钛集团)、906(现遵钛集团)等为国防军工建设作出了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前,902、906带有保密性质,个别厂级领导还配备枪支,建设工厂的许多开创者都是部队转业人员。当时,两家企业都带有军事化管理的元素。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宝钛时题写了“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再一次说明了钛“源于军品”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后,钛的推广应用在逐步推开,国家成立了全国钛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但应用的步伐依然是“三寸金莲—-扭扭捏捏走得太慢”。同步发展的前苏联、美国、日本钛及钛加工材均步入了万吨级以上,我国却依然在两、三千吨徘徊。前苏联、美国等相继把钛及钛合金用于军事领域,比如战机、核潜艇、航空母舰、轻兵器等,这期间我国在军事领域用钛严重滞后。一直到2004年,我国海绵钛产量也只有3000吨左右,这个体量的钛产品还大量用于的是化工等领域,用于军工的钛只是凤毛麟角。

2005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钛在军事领域的逐步应用,我国钛及钛加工步入到发展的快车道,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生活民用等多领域拓展,我国逐渐成为钛生产大国与钛消费大国。钛助力了军品的质量提升与性能提升,真正体现了“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的战略意义。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钢铁是GDP增长的重要元素,而钛等各种小金属却是高质量发展的添加剂。说明小金属的优异性能可以助力高质量发展,不管是军用民用有了“添加剂”,生命力、战斗力就会大增,比如战机用钛、坦克用钛、轻兵器用钛……虽然,钛元素在其中占比不多,但可以改变性能,这就是“小块头里的大智慧”,小金属的强大功能在国防建设中凸显出来了——这也是1958年毛泽东说:“64种有色金属没有它不行”,朱德委员长说:“钛这种金属十分重要”。

穿越历史,“八一”说钛。源于军品,兴于民品。尽管钛在军用领域占比很少,但钛提升了相关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这在战争中已经显现出来。现在各国不仅在武器装备上注入钛的元素,还在军人的一些生活日用品注入钛的元素,比如钛金属军用水壶既健康又减重等。

张照明告诉笔者,现代化战争靠的是装备,这也是大力神要用精良装备制造精良产品的宗旨。现在大力神拥有25MN快速锻造液压机、63MN快速锻造液压机、RF-40型卧式数控径向精锻机等数十台装备,为打造军用、民用高质量产品奠定了基础。中国钛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宝钛集团更是大国重器重装前行,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笔者采访两位同岁的退伍军人希诺股份董事长张碧峰、大力神董事长张照明时,他们心里都怀揣着要为国防建设作贡献的梦想。希诺股份还为军人生产了“迷彩服”式的军用水壶——“八一”说钛,这就是穿越历史的军人情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