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腐土”上建世界级大桥,“武汉力量”打通沿海大动脉

长江日 大武汉客户端5月27日讯27日上午,由“武汉力量”设计施工的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正式通车,可提供每天约10.7万辆的通行能力,也标志着浙闽粤沿海大动脉——甬莞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

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温州瓯江北口大桥27日上午正式通车。通讯员杜才良 摄

北口大桥工程全长7913米,其中跨越瓯江的主桥长2090米,采用“两桥合建”设计,上层为甬莞高速,下层为国道G228南金公路。通过大桥,温州乐清市民过江到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的车程从过去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参建方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项目负责人向自立介绍,项目自主研发多项国内首创装备,助力大桥建设顺利推进。

大桥南锚碇沉井面积相当于十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总重达50万吨,下沉到地下61.5米深度。下沉时遇到深厚淤泥等复杂地质,好似在豆腐上施工。中交二航局项目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水下快速取土装置”,将大型钻机改造转用水下取土,全程采用BIM技术动态监控,攻克深厚淤泥层沉井施工世界性难题。

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温州瓯江北口大桥27日上午正式通车。通讯员杜才良 摄

为克服三塔悬索桥的中塔主缆抗滑移难题,项目团队设计制造世界首个深槽索鞍,研发出国内首台智能化深槽入鞍机器人,采用液压顶杆作为机械手,将索股“推”进索鞍,整个过程平稳可控,相比传统人工入鞍方式效率提升30%。

大桥主梁共有110榀钢桁梁组合而成,最大吊装节段重1200吨。项目团队研发应用世界最大吊重能力千吨级缆载吊机,解决大吨位、大跨度悬索桥钢梁节段吊装的难题。

大桥的中塔沉井基础由同为“武汉力量”的中铁大桥局施工。该项目总工于宏伟介绍,因悬索桥跨度大,中塔摆动较大,既要具备一定的柔性,同时也要承载悬索的拉力,可以说是“刚柔相济”。

中塔沉井钢壳总重量约2万吨,下沉时还需克服温州“高温、强潮、软土”三大不利因素挑战,施工需经历两个完整台风期,且大桥桥址处淤泥地质土层厚度达40余米,犹如在“豆腐土”上建高楼,施工难度极大,项目部攻克种种难题,历时1000多个日夜取得关键性节点的胜利。

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俯瞰。通讯员杜才良 摄

这座“世界级”桥梁的初步设计即成最终方案,在行业里非常少见。

设计方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万田保介绍,该桥创新采用跨径为2×800米的双主跨悬索桥跨越瓯江,仅两个主墩落在江中,将跨度要大、主塔要矮两个相互制约的技术指标做到极致,主通航道可满足3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单孔双向通行,实现廊道和岸线资源的集约式发展。

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包含环境风荷载、环境温湿度、地震、结构温度、结构应力、视频监控等,全桥共计353个监测点。

在该桥梁设计、施工过程之中,多家在汉央企坚持产研结合,形成强台风区三塔四跨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与控制成套技术、强潮河口陆域沉井施工成套技术等成果,为后续同类型桥梁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