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扶持经济发展,促进高科技项目、民生项目或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很多部门都出台了专项的资金扶持政策,包括贴息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及其他各类的扶持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以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为了符合国家申 文件的要求,伪造各类文件、证照、资料等,骗取国家资金,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在一些审批资金的机关部门里建立了寻租的黑色机制和渠道,对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部分领域骗取比例达到37%
补贴究竟有多大作用
这几年来,农机补贴、光伏补贴、动漫产业补贴、工业机器人补贴,都纷纷被曝光过大面积“骗补”的问题。在这里简单节选几个典型事件:
2013年6月20日,国家审计署曾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2年,为支持重庆、上海、安徽等18个省份的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国家财政拨出800多亿元资金,专项用于“三款项目”(能源节约利用类、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类、节能环保类)建设。但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 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累计为81.49亿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补助资金累计为20.06亿元。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初步通 ,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07亿元。而据中汽协公布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涉案车辆总数超过去年总销量的四分之一。
产业补贴看起来不仅没有推动产业发展,反而助涨了乱象。如,前几年,东北的动漫产业曾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扶持下,一哄而上发展动漫文化产业。十年间,曾辉煌一时的“盆景经济”,就因补贴取消和人才匮乏难以为继。
天使投资人、互联 专家郭涛表示,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个行业真正成熟还是需要有优秀的产品支撑,有健康、健全的产业链运行,补贴造就不了伟大的企业。从供给侧改革的精义来看,地方政府把力量用在减少繁文缛节、降低税率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上,乃是对商业真正的友好。在这个方向上持续用力,才是为伟大企业的生长培育良好土壤。
骗补贴事件为何频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