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设备维修中心“再制造”全面开花

2005年,国务院文件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2010年中央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指出:组织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再制造产业化”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在大的产业政策下,设备维修中心通过专业化的维修,积累丰富的设备维修、改造经验,进一步开展设备“再制造”工作。

科学地说,“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针对的是损坏或将 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早在2002年,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维修中心在大修美国JOY公司和德国DBT公司自移机尾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进口自移机尾的优点,结合进口自移机尾在井下使用情况,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移机尾,即SDWX/JW-Ⅰ型自移机尾,满足1.4米带宽胶带机使用。在2004年,设备维修中心研制成功了国内外第一台满足1.4米带宽6000米走向长度胶带机使用的大运量长运距自移机尾,使公司6000米长度顺槽巷道使用一台胶带机成为可能。到目前为止,设备维修中心的自移机尾已经形成系列化产品,性能超过进口产品,满足公司各种煤层厚度条件下的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顺槽运输设备配套。研制的这些产品克服了原来进口产品的一些缺陷,更加适合井下使用。自移机尾的设计、制造以及投用,拉开了设备维修中心“再制造”的序幕。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的本质是修复,但又不是简单的维修。例如设备维修中心对液压支架缸口修复。在DBT支架大项修过程中,立柱液压缸拆解后发现大部分的一级缸及二级缸内表面靠近密封面锈蚀严重,形成20MM宽的环带,随着锈蚀的深入,会影响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经过对产品分析,是由于产品设计的缺陷导致的。在修复过程中,设备维修中心二厂对修复材料进行改进,选定不锈钢成分的焊接材料,在焊接修复后避免第二次锈蚀,同时应用自动内外圆堆焊机、车床等专业的修复设备,达到批量修复。

维修与“再制造”都是恢复设备性能的技术手段,但“再制造”有一条硬标准,就是再制造产品的性能不低于原型机新品。“再制造”不单单是对产品材料的改进,有时甚至是对产品设计的改进。在设备维修中心二厂四部对三机调向件的关键部件弧形亚链板进行“再制造”,就对压链板的弧度进行了改进。该部制造班班长石纯介绍说,购买回来的弧形亚链板上有一个螺栓孔太靠边,把边打通了形成缺陷。在“再制造”过程中,通过前期测绘、制图、核对尺寸、下料、焊接制作等工艺,以及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的摸索,在保证螺栓孔位置的同时,对亚链板的弧度做了调整,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提升部件的可靠性,实现了弧形亚链板的“再制造”。

“再制造”的另一个特点是“修旧如新”。我国的“再制造”是以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为支撑的再制造关键技术,准确恢复废旧零件尺寸,以达到原有性能,甚至能显著提升原有性能。目前,设备维修中心在采煤设备“再制造”过程中广泛用到的表面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堆焊、补焊、激光熔覆、电镀、电刷镀等。例如激光熔覆在液压支架立柱“再制造”中大量应用。立柱是液压支架的关键部件,在以往的维修过程中,由于特殊的井下使用环境,立柱中缸和活塞杆因腐蚀、碰撞和磨损,有大量需要重新电镀的情况。之前一直委托专业电镀厂进行电镀,工期长,经常出现影响车间生产的情况。根据激光熔覆的优点,设备维修中心进行了激光熔覆代替电镀的研究,采用激光熔覆,将配好的金属粉熔覆在立柱中缸和活塞杆表面,然后经过车削和磨削,使立柱中缸和活塞杆外表面达到镀铬的表面硬度、粗糙度和耐磨性,且下次再损坏时可以进行局部的修复。激光熔覆流水线的应用,月修复量达到400根,使得设备维修中心支架维修上了一个新台阶。

设备维修中心主任王志刚介绍说:“再制造作为我们国家循环经济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目前,在煤炭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式下,采矿设备的‘再制造’是我们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