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四年的“帕金森”最后竟是正常压力脑积水

正常压力脑积水应做好鉴别诊断,及早治疗

陈红伟主任介绍,正常压力脑积水,也叫正常颅压性脑积水,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测定在正常范围内,分为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和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两种,今天说到的是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认知障碍、步态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其中以先出现步态障碍最常见,且术后效果更好。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目前国内缺乏大规模的数据支持,一般认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在0.5%-1.5%,目前国内对于这个病的认识还不够,很多被漏诊、误诊,比如很多被神经内科认为是老年痴呆或者帕金森综合征或其他神经变性病去治疗。因为老年人合并症比较多,所以这个病的诊断很重要,需要和很多疾病鉴别,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多学科会诊来确定诊断,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能有一个不错的恢复。航空总医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陈红伟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家里老人有认知障碍、步态障碍和尿失禁等相关症状表现,应高度怀疑是不是患了正常压力脑积水,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治疗。

近期航空总医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陈红伟主任团队经精准评估及“不动头”的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技术,成功治好了一位来自重庆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

八旬老教师走路不稳,按帕金森治疗无效果

俞老爷子来自重庆,已经79岁,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大约4年前,老人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因为此前老人曾患过腔隙性脑梗,家人误以为是脑梗的后遗症,所以当时未作特殊治疗。但是后来走路不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就去了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当时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进行相应的治疗。但据家属介绍,按帕金森综合征治疗了很久,也没看到什么效果。

后来家人带俞老爷子辗转去过当地、外地的五六家三甲医院求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都看过,有的说是帕金森综合征,有的怀疑可能是脑积水,但未能确诊。而老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老人从客厅走到饭桌,从饭桌走回卧室,都相当困难,需要借助助步器或拐杖,还经常跌倒,曾摔断过肋骨,摔掉过门牙。再后来就几乎走不了路,只能坐轮椅。而且老人也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意识变得模糊。

当时有医生推荐他们到北京的航空总医院就诊,说医院的脑脊液病神经外科陈红伟主任团队很有经验。老人家和子女商量过后,前往北京就诊。

确诊为正常压力脑积水,脑脊液专科技术治好

航空总医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陈红伟主任接诊后,对于俞爷子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诊断评估,临床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

随后陈红伟主任会同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治疗方案,据悉,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国内多数是采取经典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但考虑到老人家年近80岁,而且还有肺气肿,肺功能差,患者对“动头”的开颅手术风险比较担心等问题,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手术策略,这种手术方式在国内做的比较少,主要在日本等一些国外医生习惯采用。陈红伟主任团队在国内率先掌握这门技术,并很好地应用于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因为这部分患者一般年龄比较大,对“动头”的手术比较担心、顾虑较多,且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较成人多见,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能很好地降低这些风险;另外,此手术方式还有手术路径短、时间短、不易感染、无癫痫并发症等优点。

术后老人的症状明显改善,走路比原先好多了,丢掉了助步器和拐杖,记忆力和意识也逐渐改善。出院回家后,恢复得也很好。大约3个月后,按照陈红伟主任此前的交代,俞老爷子再次来到航空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老人恢复良好。调了一下分流泵的压力后,老人就顺利返回重庆了。临走时,老人表示非常感谢陈红伟主任,还热情地邀请陈主任有机会一定去重庆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