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吉利汽车生产线。 邱凌峰 摄
资料图:吉利汽车生产线。 邱凌峰 摄
资料图:吉利汽车生产线。 邱凌峰 摄
大数据融入了智能生产车间。说起以前的生产车间,不仅人多,而且车间里的环境是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今天的智能生产车间,不仅没有了人,而且环境舒适,整个操作都是只能化的。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提取车间,就是这么一个智能车间,干净整洁宽敞的环境,车间里10余个药液提取大罐正在工作,散发着浓浓的中草药味,偶尔有一两个工人在车间里巡视。
提取车间隔壁的控制室里,两个操作员坐在电脑前,盯着墙上显示器上提取大罐的数据,不时敲击一下键盘,进行控制。“通过数据来控制大罐的温度和时间,既准确又轻松。”说起公司的智能系统,提取车间的技术员杜瑞刚脸上满是笑意。
资料图:汉方制药生产厂内的包装车间。 邱凌峰 摄
“大数据的应用、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人工密集劳动型生产模式,并能有效控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发生。”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仕林说。
大数据不仅融入了智能车间,而且也融入了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焊接机器人、装备生产线……构成了智能工厂的实体工厂。如今,在贵阳,这样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多。
在贵阳吉利智慧工厂,制造过程自动排产调度、自动跟踪预警、故障自动推送等智能化制造,可满足5种车型的混线生产……各种机器手臂已完全取代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在智能工厂的背后,有一个“智能大脑”,它将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存储、分析、转化,并最终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
资料图: 汉方制药生产厂内控制中心。 邱凌峰 摄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带来了产业变革升级,同时也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质增效。“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能够帮助企业提质增效。而且整合的程度越深,效果越明。”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局吴迪说。
贵州航天电器建立有完善的综合办公平台、管理信息化平台、工程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生产数据的趋势分析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后,麻花针工段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产能提高了近一倍。
航宇科技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建设航空数字化智慧工厂,通过国内领先的航空产品锻造过程智能化、数字化过程控制技术应用,实现产品精化,材料利用率由8%提升到35%;实现企业产品设计周期减少50%,制造周期减少了66%,备件减少50%,节省实验用原材料25%。
随着贵阳“千企改造”工程的深入推进,一个个智能工厂在贵州拔地而起。下一步,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局将以“万企融合”为统领,推动制造业与 络平台深化融合、相互促进、同步提升,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贵阳市工业互联 二级节点平台、贵阳智能制造协同共享平台等,链接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国内优强大数据服务商,为工业企业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规模化在内的丰富的智能化应用。为更多的工业企业的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提供服务。(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