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每天都要使用的电梯,你知道原理吗?

有一样电器设备是我们平日里经常使用到的,《一站到底》中提到它的经典广告语:“上上下下的享受”,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项载着我们走向更加便利的生活的“交通工具”–电梯。

由于现代电梯多依靠电力发动且外部来看像一个“钢铁箱子”,大多数人都认为电梯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实际上,电梯是指建筑物中用电作为动力的升降机。而这种升降机的雏形早在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就有所展现。当时的“电梯”,实则只是一个简陋的提升系统,并且依靠人力来运行,但就功能上来看,这种装置已经能称为初代的“电梯”。

而在公元前1100年前后,也就是我国的周朝时期,我们也发明了提水用的辘轳,来提高工作效率。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摇转轮轴上安装的手柄就能使水桶起落,快速提取井水。但由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国古人不断对装置进行改进,在西汉末年又发明了龙骨水车,这是一种用于提水灌溉的农具:使用时先将其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伸到水下,以人力驱动链轮转动为原理,安装的轮轴不断转动,带动木链不断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可以把河水提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从原理和大致模型来看,古人已经创造出了“人力扶梯”!尽管当时科学体系和知识领域都还没有系统建立,中国古人却已经可以依靠自身智慧和探索创新精神来便利人民,便利生活。

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来临,新的快捷动力能源出现。这使得升降机的动力和结构得到了众多创新和发展。蒸汽升降机、液压升降机、安全钳、电力升降机、自动按钮控制的乘客电梯等相继问世,旧版“电梯”的安全性、性能和运行能源等都得到了改善,逐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电梯。

聊了这么多过往历史,接下来我们看看,现在的电梯在原理会有什么变化。电梯主要由曳引绳、轿厢、对重、导向轮、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等组成。这种“升降机”主要就是依靠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从而达到运输货物或是人的目的。而它们之间的升降运动是依靠滑轮和连接的绳子来实现的,在这里滑轮就是指曳引轮和导向轮,绳子则是指的曳引绳。电梯以电动机作为动力,通过减速器变速来带动曳引轮转动,由于其与曳引绳之间存在摩擦力,从而实现了这场升降运动。并且轿厢上还会安装导靴,它会根据安装在墙体上的固定导轨来实现日常往复,使轿厢在固定的轨道移动且不偏斜,给人良好的体验。制动器则与电动机相互配合,后者工作时松闸,使电梯升降;后者停止时制动,使电梯静止,保证人员和货物的正常出入。总的来说,电梯本质的升降原理并没有改变,但现代电梯在舒适性、适用性、安全性都极大超过了旧式“电梯”。

就像古时候人们使用“电梯”时不会想到它能发展到能够承载人,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能源来运行,还会普及到生活各个方面一样,我们现在也想不到以后的电梯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今关于未来电梯的设想千奇百怪,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太空电梯”这个设想,人们希望可以乘坐这个电梯去参观太空并且交换物资;还有人设想将电梯轿厢设计为密封设备以实现快速运行;还有磁悬浮电梯、任意方向电梯、互通电梯等等。

但我们也对未来的电梯有一些要求:绿色化,对电梯设计、运行造成的污染和制作的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进;要实现低能耗;当然智能化系统也必不可少,如串行通讯、火灾 警、安全防范等。此外还有远程监控、蓝牙等。大家一起期待未来的电梯会变成什么样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