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养路人 三代铁路情
这是一组由集宁工务段二连车间职工创作的沙画作品,以“口岸养路人,三代铁路情”为主题,讲述了车间第一代养路人刘毛头、第二代养路人刘春青、第三代养路人刘磊祖孙三代扎根边疆、养路 国的故事。作品由三段故事组成,分别为“风雪赴边塞”“风雨铸人生”和“风骨谱新篇”。
风雪赴边塞
1955年,随着集二铁路建成开通,南京青年刘毛头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满怀豪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二连浩特支援边疆建设,成为第一代养路人。
边塞朔风呼啸,住房低矮潮湿,十几人挤在一间屋里。“环境虽苦、意志要坚”成为当时养路人的工作理念。
木枕、38kg/m型钢轨,洋镐、大锤,设备落后,全靠人工。但第一代养路人以苦为乐,以安全为天,汗水折射出他们的坚守和付出。
30多年的养路生涯,对钢轨与轨枕的热爱已经融进了刘毛头的血液。退休前,他手指国门叮嘱儿子刘春青:“国门是我们的荣耀,这段铁路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把线路养护好!”
风雨铸人生
牢记父亲的叮咛,刘春青接过了养护线路的担子,毅然在风雪北疆扎根。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险活抢着干,吃苦不言苦。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刘春青的眼前都会浮现出父亲退休前那期待信任的眼神。
80年代中后期,二连浩特管内的设备升级为砼枕、43kg/m型钢轨。有了小型捣固机、液压拨道机等养护机械,又建了敞亮的新房子。条件好了,刘春青和工友们的干劲更足了。
刘春青见证了二连浩特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的发展历程。线路的稳固,保证了运输的安全;火车的快捷,拉动了二连浩特的经济腾飞。
风骨谱新篇
先辈们的国门情愫,深深烙印在青年一代的心中。时光荏苒,2008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刘磊,沿着前辈的足迹来到庄严的国门下,成为二连线路车间新一代的线路工。
敞亮的小楼、液晶电视、全覆盖的WiFi,齐全的生活设施,温馨的工作环境,更加坚定了刘磊扎根北疆、养路 国的信心与决心。脏活累活抢着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如今,刘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班长。
轨道检查仪、电动扳手等现代化机械的应用,让新一代养路人如虎添翼。
在落实“强基达标 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的过程中,在建设“精彩呼铁”的道路上,刘磊信心满怀、充满希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