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第一种舰载巡航导弹 最早可在潜艇上发射的巡航导弹:天狮星

天狮星1巡航导弹是强斯.涅特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潜(舰)对地亚音速巡航导弹,编号为“SSM-N-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首先仿制了德国的V-1导弹,称为“潜鸟”导弹,随后便开始发展各种巡航导弹,“天狮星1”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用于攻击陆上固定的战略目标,是当时美国海军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武器发展计划。

该导弹于1947年研制,1952年生产,1955年装备舰队,先后装备了“罗斯福”、“福莱斯特”、“普林斯顿”等11艘航空母舰;“洛杉矶”、“芝加哥”等五艘巡洋舰和“金枪鱼”、“巴勃罗”两艘潜艇。由于其性能较差,1960年就停止了生产,改为研制性能更好的天狮星2巡航导弹,天狮星1于1964年全部退出现役,总产量为200枚,每一枚导弹造价是25万美元。该导弹的弹身是圆柱形半硬壳结构,蒙皮材料多用轻合金及巴沙木夹层结构,头部为发动机的进气口,进气口中央向前伸出一可折叠式的探针,锥形尾部为发动机的排气口。弹身中部有后掠约30°的折叠式中单弹翼,材料为镁铸件,弹翼后缘装有副翼,尾部没有水平尾翼,仅有折叠式垂直尾翼,后缘有方向舵,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位于弹身两侧。弹体内部有战斗部、自动驾驶仪、指令接收机、油箱和发动机等。

该导弹由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涡轮喷气发动机是艾利逊公司生产的J33-A-18A型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采用环形进气道。最大转速为11750转/分的单级双面离心式压气机,里面装有17片叶片。燃烧室由14个相互穿通的火焰筒组成,其后有一单级不锈钢涡轮,装有54片合金钢叶片。最后面试不锈钢排气喷管,发动机全长2.72米、直径1.28米、净重812.6千克,空气流量约为39千克/秒,压缩比为4.4:1,最大推力为20.45千牛,最大耗油率为32.22毫克/牛/秒,巡航时为31.67毫克/牛/秒,两台FTV-8型固体火箭助推器,每台推力为44.6千牛,工作时间为2秒,重593.5千克。

导弹上的制导设备主要有指令接收机、自动驾驶仪、高度表、电源、液压系统等。控制导弹飞行的指令信号先由舰载SPQ-2雷达发出,当导弹飞远时改由飞机进行指令制导。自动驾驶仪包括偏航、滚动和俯仰三个独立的控制通道。每个控制通道都包括有相应的陀螺仪、变速器、液压伺服放大器、液压舵机、反馈回路等,陀螺仪是导弹飞行姿态的参照基准,当导弹飞行姿态发生变化时,便输出偏差信号给转换器,转换成控制信号,放大后通过舵机驱动控制舵或副翼偏转,使导弹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在滚动和俯仰两通道之间,有交叉馈电电路,可以使副翼发生同向或反向偏转。指令变换器把指令输入自动驾驶仪,对导弹实施控制,导弹飞行高度由预先装订好的高度表来控制。

导弹的战斗部可以是一枚4—5万吨TNT当量的W5核战斗部,也可以是重量为1220千克的常规战斗部。该导弹在潜艇上发射时,两枚折叠着弹翼和尾翼的导弹背对背地装在一个位于潜艇后甲板上的圆桶形水密容器内,水密容器装在可转动的支架上,一枚腹部朝下,另外一枚腹部朝上。当一枚导弹发射后,另一枚导弹便转至腹部朝下的位置,当容器端盖打开时,就可以将其置于滑轨上,退出容器,并装在短轨发射架上,发射时可仰至约60°的角度。而如果要在航母上发射,一开始也是用导轨式的发射架发射,1957年重新设计了一种三轮发射车。它通过前面和两侧的三个自动脱开的支点支撑导弹,车后有一个挂钩挂在舰上蒸汽驱动的弹射器上,弹射时,三轮车载着导弹像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一样,沿着甲板上的跑道滑行,导弹起飞后,三轮发射车自动和导弹分离。

天狮星1型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城市和其他陆上固定的战略目标,其最大射程为960千米,带上副油箱可以达到16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0.9马赫,导弹全长10.06米,导弹的直径为1.37米,翼展为6.4米,折叠后为2.5米,导弹的发射重量为6.587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