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还记得吗?那些年,咱们工务人就像建国前的农业生产一样,干的都是些“零打碎敲”的小活儿。
彼时,没有大型养路机械、没有集中生产、没有专业管理、没有……想上一次头条,比登天还难。
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如今一切都与从前大不一样了,咱们也干起了线路、站场改造施工这样的“大买卖”。
这不,在路局带领全员创业、全员创效和深入推行维修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海工就通过集中修、机械修、专业修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线路、站场改造等大型专项施工工程。
滨洲电化改造期间,该段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将施工经验相对丰富的综合维修车间,改编成“特种野战部队”——专业施工队伍,并进一步补充专业力量、配齐作业人员,以集中实现优势互补,以专业促进提高效率。
低投入、高产出,也是集约化的基本原则,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他们采取购买与租用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了作业必需的“武器装备”——大型挖掘机、小型养路机械等,极大增强了作战(施工)的灵活性。
最近,他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以自身为主体的首个Ⅱ级施工,6个小时的天窗里,拨移线路2.4公里,最大拨量9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传统维修方式,使用液压起拨道器一次拨道量最多不过几厘米,一天最多能拨半公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集约化的生产组织,竟然让这个段的能力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
下面小编就为您解读,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首先利用“风枪”(气割)断开钢轨。
随后由专业拨道手指导挖掘机进行“荒拨”作业,看原本还很硬气的线路瞬间软成了“面条儿”。
小型内燃起拨道器与人力配合,跟着整正找细,恢复结构尺寸。
回填道床砟石,一口气上百米不费劲儿。
大型捣固车、稳定车紧随其后,夯实基础。
作业当场验收,有问题随时处理。
经过不断的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经验,现在线上工程无论是啥施工,对海工人都可以说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目前,该段已经如期完成所有涉及滨洲电化改造施工项目,共拆除铺设道岔106组,改造线路39.96公里,不仅稳稳地将千万元利润收入囊中,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基础设施的强化也令全段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