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龙泉山隧道3个检修洞顺利贯通

毗河供水工程一期项目总体布置示意图

开凿难度大

人工系统“双保险”监测瓦斯

在山岭奇峻、地质复杂的地区“披荆斩棘”,凿出通道,龙泉山隧道工程自2015年4月开工建设后,在资阳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怀指导下、在建设者的砥砺奋进下顽强挺进,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龙泉山隧道工程可以说是目前遇到过的最难隧道施工。”资阳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付勇表示。

隧道内瓦斯分布零散,检测难度大,爆破、掘进、液压冲击锤开挖多种施工方式同步进行。据介绍,开凿过程中,施工方采用信息化监测和人工检测来为瓦斯监测加上“双保险”,防止瓦斯爆炸。“采用监测系统24小时随时监测瓦斯,另外,每个工作面还配备有两三个专员进行检测,每2小时汇 一次数据。”

为应对高瓦斯,工地上的工作人员和施工设备都“全副武装”,保证安全。工人要穿防静电工装,并把手机、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全部存在工地外,隧道口还要使用鼓风机,确保隧道内随时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龙泉山隧洞1#检修交通洞下游控制段与2#检修交通洞顺利贯通

地质较复杂

12小时仅爆破三米

机器声轰鸣不断、工程车辆不停穿梭、工人们紧张地掘进隧道,这是龙泉山隧道施工现场的常态。目前,有近300名建设者奋战在这里,8个作业面同步推进。

据介绍,龙泉山隧道处于红花塘断层带,属于五类危岩,几乎都是粉砂质泥岩,不下雨时土比较硬,下雨后则成了泥浆,坍塌可能性极大。而为了能够让隧道早日贯通,建设者们研制出了很多对策,围岩破碎易坍塌,施工人员就一点一点开挖,每天只掘进一米左右,然后就用钢架支撑起来。

虽然隧洞围岩条件复杂、隧洞洞身长、高瓦斯隧洞、通风排烟难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前期进展缓慢,但施工方及时增加人员和设备,制定了《龙泉山隧道赶工计划》,采取各项措施,终于赶上了工期,在原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了1#、2#、3#检修洞开凿任务,目前正展开二期建设工作。

都江堰灌溉区域图

全方位推进

整个工程供水人口433万人

毗河供水工程从新都区毗河中游的苟家滩引水;总干渠由西向东,经成都平原(流经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简阳市),穿龙泉山,跨沱江,沿沱涪分水岭,至资阳市安岳县朝阳水库(流经雁江区、乐至县),通过分干渠流入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涉及3市9县,设计灌面333万亩,供水人口433万人。

毗河供水工程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为目标,是资阳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

自正式提出兴建毗河供水工程以来,资阳市作为毗河供水工程的主要受益地区和牵头单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套班子整体联动、市级部门全面参与,与成都、遂宁紧密携手、共同争取工程立项上马,努力推进。

据了解,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是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设计灌溉面积125万亩,供水人口225万人,主要新建引水枢纽和骨干输水渠道共20条,渠道总长381公里。

另外,二期工程拟新扩建7座水库(新建踏水、赵家沟、宝石和丹山4座水库,扩建朝阳、白果湾和新生3座水库),拟新建踏水、赵家沟、宝石、新生、丹山和朝阳6个灌区;拟建设各类渠道57条,总长约849公里,供水人口约208万人。

毗河供水工程是资阳市改善民生、突破发展制约的“一号工程”。目前,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建设单位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确保工程早日建成,造福旱区群众和地方经济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