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省委书记李希在韶调研讲话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主动融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上周六,一万多名参加“行善美 爱祖国”2019城市徒步活动的徒步爱好者沿着城市绿道,共同为韶关“三城同创”“打Call”。
市民 缪嘉健:
走在韶关这么美的绿道上,我感觉很自豪,为韶关绿水青山加油喝彩。
市林业局创森办副主任 黄秋亮:
我觉得为我们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鼓与呼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大家积极投身到“创森”中来,为建设生态善美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是我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3亿元,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7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42.7万公顷,实现封山育林91万公顷。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市创新林业经营模式,培育了大批林下经济合作社,引导扶持林下产业发展,同时把林下经济作为扶贫产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仁化长坝村村民 邓先生 :
我种了五百多棵沙田柚,去年收入30万元左右,我们村小组95%的人都加入了合作社,种上沙田柚。
在推进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还将高水平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韶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打造大湾区生态“后花园”,不遗余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韶关力量。
市林业局局长 邹文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我们创新建设体系,提出了构建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健康的森林服务体系、绿色惠民的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森林支撑保障体系,努力让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韶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湘赣地区发展的枢纽位置,也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生态支撑。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要素的融合创新,推动了宏大齿轮、韶关液压件等一批企业的成长,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全面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
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娇:
现在我们做乘用车零件,今后肯定要做变速箱总成甚至是整车,预计到2020年做到十个亿。
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利民制药、东阳光医药、萱嘉医品健康科技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的“1+3”现代产业体系。
市政府副秘书长、韶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 黄勤昌: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科技新城面貌初显;同时出台了支撑园区创新发展的系列政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得到了优化。
未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生态文章,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以差异化协同发展为着力点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