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他在千尺井下干了些啥?

小编的话井下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大概很多人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从全国劳模胡新元的故事里,看到了他在井下有一个多么精彩的世界:井下光线暗,但他的创新眼却很亮; 巷道虽窄,却不妨碍他诞生一个个金点子 ;独苗苗青工多 ,他就干脆象父亲一样陪他们成长。

千尺井下尽展风采

全国劳模、武钢资源集团程潮铁矿采矿工胡新元素描

在武钢资源集团程潮铁矿千尺井下有这样一位老矿工,35年如一日坚守在井下采矿一线,不仅是矿上年龄最大的采矿工,而且凭借着出色的业绩、过硬的人品、扎实的技术,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胡老大”。他就是全国劳模、资源集团程潮铁矿采矿工胡新元。

采矿状元

“要做就做最好的矿工。”这是1980年胡新元顶替父职来到千尺井下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虽然从当了一辈子矿工的父亲嘴中多少知道点井下的作业情况,但真正自己下了井,胡新元才知道当矿工的辛苦。

初下矿井,使用的出矿设备还是老式T4机,噪音大、体型大,在狭长的巷道里出一车矿既费时又费力。为了尽快适应,胡新元每天提前半小时下井,点检好设备,检查好出矿掌子面的顶板。他给自己定了个标准,“井不满不下班”。“干得多才能学得快”,他还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出矿,因此,产时总是名列前茅。

每年雨季,井下工作面顶板水渗如雨,巷道流成了小溪。“总不能让矿石泡在水里”,胡新元穿上厚重的雨衣雨裤,经常一个班下来,全身上下都是矿浆,只有眼睛和牙齿能看见白色,整个胶靴里灌满了汗水和泥水。

采矿工要多出矿,除了肯干,有台得心应手的设备也是关键。2007年,井下更换了新设备,可老设备又不能立即淘汰,需要搭配使用。新设备性能好、故障少、出矿多,很多采矿工都抢着上新车。为了不让工段为难,胡新元主动要求继续使用老式铲运机。

事实上,自打当上矿工以后,胡新元从未间断过学习,先后自学了采矿、爆破、电钳工、液压传动等技术原理,平时碰到铲运机“卡壳”,他总守在车边看检修工们修理,请教修车技巧,通过多年积累,胡新元有信心用老式铲运机多出矿拿高产。

他还结合巷道实际总结出了“先两边、再中间”的三点铲矿法和“稳、准、满、快”运矿法,使“老爷车”效率大大提高。

胡新元2003年采矿46032吨、2004年47127吨、2005年48118吨,2006年4.9万吨,2007年采矿突破5万吨,再次刷新武钢个人单产记录,用一年时间干出了其他职工两年半的产量。2008年,胡新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采矿状元”。

点子大王

胡新元不仅干活是把好手,他还有副热心肠,喜欢琢磨事。这些年,他提出并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就有170多条,不仅为安全生产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还创造了多个矿山第一。

井下巷道出矿时,铲运机每运送1车矿要调2次头,费时费力,影响效率。胡新元建议改变井口倒矿的方位,使每运1车矿至少节

约1分钟,一个班下来就可节约150分钟,多出60车、120吨矿。

2006年,胡新元参观宝钢梅山铁矿,看到人家的厂区真干净、管理真规范,于是将自己的感受写成学习体会,同时对照本矿区的环境整治提出建议,受到了矿高度重视,矿里决定每年召开现场环境整治交流会,要求各车间每年至少整治一个卫生死角、改善一个岗位环境,这项制度目前已经持续了9年。

近年,胡新元又先后提出了将旧黄油机组装新黄油机、用旧滑环组装新滑环、给沿脉电缆管线安装橡胶木板等合理化建议。

青工“胡爸”

B类工小王在-395M水平36#巷道出矿时,由于采掘难度较大,连续几个月完不成任务,便闹着要辞职。胡新元知道,这些和自己儿子一般大的90后的孩子们在家都是独苗,没吃过苦,抗挫能力较差,于是找到他说:“你比我有文化,又年轻,我能做到的,你一定没问题,咱俩试着干一个月,要是还完不成任务的话,我劝工段放你走行吗?”

于是,胡新元每天带着小王第一批下井,提前完成设备点检、试车工作,班前安全会开完后就立即投入工作。胡新元还告诉小王很多诀窍,小王渐渐地被胡新元的一言一行感染、感动,一个月后,小王不仅完成了当月任务,而且还多出62车矿。

月底小王硬是要请胡新元吃饭,要拜他为师,继续跟他学,还说也要争取当“劳模”。其实,胡新元在井下工作35年来,关心照顾的青工何止小王一个,全国劳模肖军、湖北省劳模吴少恒、武钢劳模孔林、金学斌等都曾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

青工小汪迷恋上赌博,被人追债追到了单位,小汪有家不敢回,有班不敢上,老婆要离婚。胡新元拿出家中存款帮小汪预付了部分赌债后,又让妻子到小汪家做他爱人的工作,帮助小汪改掉了赌博的恶习,小俩口重归于好,小汪的工作劲头也比原来大多了。因为胡新元爱帮人、会帮人,青工们当面都爱叫他“胡爸”。(文:黄习寅 叶少雄 摄影:金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