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变其黄色的面貌,逐渐脱胎换骨,湟水河西宁段治理在由单一治理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过程中,正在悄然蝶变,幻化成一幅无时无刻不装点城市、相伴城市的靓丽景观图。湟受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体泥沙含量高,水色浑浊。
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湟管委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和咨询会,反复进行专题研究,致力于打造精品。当前我市实施这一工程旨在提高改善湟水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湟水河改造提升以防洪安全为首位,并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功能恢复和生态景观完善,让母亲河呈现出大气、豪放、独特的气质。
湟水河沿岸景观
一个河道改成主副两河道
西宁市湟水河城区段水利功能提升改造工程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工程首先将实施的是分水工程,即在海湖桥(第二自来水厂)附近实施分水工程,将原本的一条河道分为一主一副两个河道,主河道为景观河道,副河道为泄洪河道。非汛期,尽量将浑水分向泄洪河道,有利于主河道内的浑水沉淀,为市民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汛期,根据上游来水量进行调度,主河道与泄洪河道联合泄洪,安全度汛。
过了 社桥副河将藏身地下
通过整治,人们将可以看到,湟水河从海湖桥至 社桥段,主与副河道相伴而行,而过了 社桥,人们就看不到副河道了。因为从 社桥至火车站附近,副河道转入地下,成为暗涵。根据规划,将建设长约2.6公里多的暗涵。
把清澈中水注入主河道
河道上多处小瀑布添乐趣
目前,在湟水河上,安装有多处橡胶坝,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蓄水和调节水位和流量,但因使用年限长需要更换。此次我市将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末级液压升降坝,并在主河道上,利用坝体打造出多个小瀑布,为湟水河上增添新景观。
建设连续性的景观水面
施工单位已经先期对湟水河水面及河道垃圾、淤泥进行了清理。施工中还要在河道上建设14级蓄水建筑物,建筑物挡水高度在2.0米~2.5米,形成大大的连续水面,可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无论在枯水季和丰水季都将保持平稳的水面。
让南川河水直流泄洪河道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还将实施南川河导流工程。通过采取分水工程、暗涵等多项工程建设,湟水河主河道的水可以得到极大改善,为了保持水质,通过导流工程,让南川河的水直接流入副河道,即泄洪河道,保持河水清澈底色。
青海人的母亲河:湟水河
湟水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流域峡谷有巴燕峡、扎马隆峡等。峡谷一般长5~6千米,其中老鸦峡最长,达17千米,两壁陡峭,谷窄而深。
盆地有西宁盆地、大通盆地、乐都盆地和民和盆地,其中以西宁盆地为最大。湟水穿流于峡谷与盆地间,形成串珠状河谷。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