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红芯浏览器“套壳”造假丑闻:警惕“他主创新”背后的浮躁

最近,涉嫌科研成果造假的红芯浏览器“火”了。8月15日,宣称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对外公布完成C轮2.5亿元融资,并称其核心技术“红芯内核”打破美国垄断,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这不仅让我们想起2003年的”汉芯1号”造假事件。与当年费劲手工打磨掉其他厂商LOGO的汉芯造假不同的是,红芯毫不费力地套上一个软件“马甲”,来欺骗公众和投资人。这样的工作算不算重大科技成果,相信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当前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浮躁。

近年来,此类科研造假的情况并不鲜见。山东常林机械集团多次名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单,而且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年获得科研经费15亿元。而其所谓“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端液压产品”中一款液压泵 “是将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换上中川的标牌就通过了鉴定”。

8月16日,一位红芯浏览器联合创始人回应媒体,认为这种行为“不是抄袭,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并且他们使用的是谷歌开源的技术。在软件行业中,技术开源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方式,这不仅可以迅速推进技术的发展,还能促进整个软件生态系统的形成。因此,众多软件公司包括一些谷歌等这些国际巨头在内,都常常给广大软件开发者提供开源的技术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软件都自主进行底层技术的开发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实际上,利用开源的底层技术,进行进一步开发,是世界上众多软件类产品共同的发展路径。红芯浏览器也是这样的套路。

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软件的发展,底层技术是关键,开发极其不易,这也是这个领域被西方国际巨头所垄断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操作系统还是浏览器领域,至今我们依旧没有取得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大突破,这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巨大短板。在这个全球化的是,尽管中国没有必要都去谋求根本性突破,但我们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完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红芯浏览器“套壳”造假丑闻再一次警示我们,科学研究核心技术发展路径必须脚踏实地,要经历长期投入和攻坚,一步一步走出来;同样,自主创新也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摒弃动辄“抄近道”的浮躁心理,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否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无耻的造假行为分分钟就会被揭露,祭在互联 上以儆效尤。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欢迎朋友圈转发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