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规模提升至1500亿元 上海发力打造工业互联 高地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全国各地以工业互联 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正在迈入快车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 产业经济发展 告(2020年)》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 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上海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也按下“快进键”。7月28日,上海市召开工业互联 工作推进会议,对下一阶段上海工业互联 的建设做出部署。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指出,上海以工业互联 创新升级,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工业互联 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 核心产业规模将从800亿提升至1500亿元。

加快打造工业互联 高地

7月28日,在上海市工业互联 工作推进会议上,吴清指出,以工业互联 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加速生产体系和组织模式流程性再造,催生了一批“制造与服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性新业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 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后疫情挑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吴清强调,上海以工业互联 创新升级,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工业互联 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为打造工业互联 高地,上海正在加快推动相关项目建设。虹口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分别与致景科技、东土科技、摩贝化学、甲佳智能、海克斯康等一批工业互联 重点企业进行集中签约,以及ABB机器人、汇众汽车零部件、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诺玛高端智能液压、三菱电梯智能机器人仓库等一批无人工厂项目启动建设。

吴金城表示,目前上海已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钢铁化工、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300多家企业创新工业互联 应用,平均降本7.3%、提质6.1%、增效9.2%,并带动10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未来3年,新增1万台机器人,拉动新增投资300亿元,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加快形成“新基建+新经济+新制造”的上海样板。

充分发挥上海自身优势

吴金城表示,要聚焦牛鼻子工程,着力提升工业互联 协同新优势。以国企数字化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本市国企集团工业互联 促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60%,核心业务板块覆盖率达到80%,加快推动国资国企工业场景深度开放;以机制优化完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沟通协调和评估评价机制,加强招商项目落地和产业转型提升。

吴清强调,上海要发挥好先发优势,更广激发多元主体参与,重点发挥国资国企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推动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并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更深筑牢高质量发展底座,重点聚焦工业软件等工业互联 关键核心领域,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更高提升产业引领能力,要创造更加宽松的产业生态,持续培育壮大一批本土工业互联 平台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海工业互联 龙头企业。

“上海瞄准工业互联 实际上是针对自身优势做的一种选择,我们知道在前互联 时代,其实上海一直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基本上没有出现比较有名的互联 巨头。而进入了后互联 时代之后,上海反而成为了具有优势的地方,由于商业经济足够发达,对于互联 的基础设施投入也较多,对于上海来说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在工业互联 上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优势来。”江瀚进一步补充道。

陈波认为,基于工业互联 最核心的内容,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是企业数字化基础非常好,比如宝钢这样的传统行业,在数字化升级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也非常快,金融科技的创新会反哺传统行业,带动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这种相互带动的作用相比北京、深圳来说,是上海打造工业互联 高地最明显的优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