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为三水再出发注入新动力

前日,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天成,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高级工、助理工程师岑翠芹两名三水企业职工,获得佛山市首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他们以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三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巨大力量。

像李天成、岑翠芹等“大城工匠”,只是三水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的冰山一角。工匠精神已成为三水区域发展之魂,驱动着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驱动着城市品质内涵持续提升,驱动着经济增长保持充足活力。

工匠精神传承根基深厚

“对改造的机器需要一处一处进行排查,但在排查的过程中,又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所以需要特别谨慎细心。”李天成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反复测试,利用10万元成功解决了公司陶瓷喷墨印花机供墨不稳定的情况,取代了原本需要利用400万元来更换设备的解决方案。

这只是李天成在技术领域刻苦钻研的一个小成果,李天成在技术革新方面投入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为企业创新创造了不少新成果。李天成身上所体现的专注严谨、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三水并非偶然存在,而是有深厚的社会根基。

三水的工匠精神传承沿袭已久。自三水工业发展以来,便涌现出不少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成为时代的领头羊。1979年,碧玉丰珠宝成立,其创始人钱贵根精研玉雕工艺,自成一家,被业内人士称为“三水工”;1983年,三水酒厂已敢于创新,与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体育医学院、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研发出的健力宝声名响彻海内外……

经历岁月和时间的洗礼,健力宝、碧玉丰等一批从三水诞生的品牌,产品既保留精雕细琢的品质,又有推陈出新的创新,如今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品牌,这就是工匠精神所独有的、能赋予企业和品牌生生不息的竞争力所在。

匠心独运带动区域发展

健力宝、碧玉丰只是三水工匠精神萌芽和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在三水过去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工匠精神一直在传承、在发展,在经济、城市、文化等众多领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保持量质并举的增长势头。

2015年,三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冲破千亿大关,经济社会发展昂首迈入新阶段。但三水的高速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扩张,还有质量的持续提升。如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今年1月至4月,三水专利申请量1296件,同比增长52.65%;新授权专利量321件,同比增长15.47%;品牌建设质量日益提高,截至目前三水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广东省著名商标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从系列数据中不难窥见,三水经济发展质量日益提升、企业品牌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恒力泰的“陶瓷薄砖自动液压机”可以生产厚度在5毫米以下的陶瓷薄砖,突破了行业技术共性难题;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的铝合金光亮酸蚀技术和铝合金化学磨砂无烟抛光技术,让其奠定了行业“隐形冠军”地位;盛路通信成功研发“高交叉极化天线”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成果,不仅是支撑企业稳占市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更是支持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所在。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切支撑三水保持量质并举发展的创新成果,背后离不开无数工匠坚持不懈的努力,离不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支持。

精益求精推动品质产业新城

随着佛山在“十三五”中提出要冲刺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俱乐部”,三水凭借强劲的后发优势,肩负着举足轻重的发展重任,构建绿色产业新城成为三水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欧神诺董事副总裁丁同文看来,与企业发展相同的是,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必须摒弃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继而转向找寻一条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发展道路。

构建绿色产业新城,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上的增长,也并非单纯追求城市的扩张,而是将工匠精神作为击破产业、城市发展不足的关键钥匙,如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力度有待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将逐一得到改善、提升。

在产业发展上,三水将把工匠精神深深植入制造业发展,锻造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三水将以创新驱动、品牌战略、精益管理等为抓手,激发企业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找寻发展新空间。

在城市提质上,三水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建设魅力精品城市,承接更优质的产业、人才加速集聚。区发展规划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三水将丰富城市内涵,推进凤凰公园二期工程,加快北江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广佛肇城轨站点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快水轴片区河涌整治和水系改造,凸显北江新区、三水新城的城市特色。

媒体观察

将工匠精神

植入三水制造业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但国内超200年的企业却远少于上述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业界普遍认为,百年企业长寿的秘诀在于它们对工匠精神执着的传承,而这恰恰是大部分追求粗放式增长的中国企业所缺乏的。

三水作为工业大区,并以制造业为区域主要经济命脉,如何让工匠精神植入制造业土壤,是三水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命题。相比周边先发地区,三水民营企业从规模上、数量上来看依然基础薄弱,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必须有强而有力的支点支撑民营企业发展,而这个支点正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但当下不少企业的发展仅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而缺乏长远的谋划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企业竞争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断被削弱。相反,一些创新力强、品牌口碑好、产品质量高的企业却依然保持着拉动三水经济增长的龙头地位不动摇。

三水要让制造业永葆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让工匠精神植入制造业,加大力度推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互联 +”、品牌战略,并探索更多举措逐步转变企业家粗放的发展思维模式,为三水制造重塑精神与灵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