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 告摘要 | |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代码:603011 公司简称:合锻智能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重要提示 1本半年度 告摘要来自半年度 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 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 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 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本半年度 告未经审计。 5经董事会审议的 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二公司基本情况 2.1公司简介 ■ ■ 2.2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3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 2.4截止 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5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6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不适用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18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管理优化,公司主营业务整体实现了稳定良好的发展,订单质量、盈利水平、产品产出向好趋势明显。 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16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0.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7%。 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主要有: (一)液压机、机压机业务 1、全面推行项目制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管理中,通过项目经理的统筹、协调、监督、预警等,实现项目的快速保质产出。 2、加大应收账款清收,成立清欠工作小组,利用内外部力量集中解决了一批疑难项目的清收,对当期收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3、优化销售队伍,通过承办热成型高级论坛、参加国际机床展、利用劳费尔合作机会等相继签订7台超高强钢热冲压液压机、7000吨汽车纵梁液压机、2100吨带数控液压垫多连杆压力机、8000吨等温锻造液压机、2000吨铝合金热涨成形液压机、DANA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系列汽车内饰件热成形液压机生产线、碳纤维复材压机等重点项目。 4、紧抓技术创新不放松,通过自主创新和外部资源合作,在碳纤维湿法成形技术与设备开发、万吨等温锻造设备开发、超高强钢热冲压一体化集成应用、劳费尔先进压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积极推广应用三维设计,制定产品部件建模规范,探索自上而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工程图、零件图等实现方式,为模块化设计、精确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告期内公司主持起草的《液压机静载变形测量方法》(GB/T35092-2018)国家标准已正式发布,并将于201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二)色选机业务 1、技术创新动力强劲,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告期内,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吸引了一批高素质尖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和创新平台优势。 新产品推出层出不穷, 告期内推出具有灵活光谱配置的荣智RZ+系列大米色选机、具有最新纹理识别算法的荣智RC杂粮色选机及荣智Z系列花生专用色选机,取得了巨大反响。 同时对X光异物检测机、激光分选机、粉料色选机进行优化和升级,积极推进不可见光技术、大数据云互联平台技术在其他分选领域的拓展和应用。 2、完善营销体系建设,推动营销新模式 告期内,加大销售管理力度,实行区域部长负责制,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对称、目标精准,提升营销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加大售后服务力度,实施销售售后联动机制,建立售后回访制度,举办了“夏日送清凉”活动,紧密了客户关系,取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3、深入开展制造精细管理、制造产能实现突破 为确保及控制产品制造质量,对供应商实行A、B、C等级制度管理,运用供应商管理办法、采购招标及供应商奖惩制度等管理供应商,提升供货质量、缩短采购周期,降低成本; 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成立生产工艺部,运用IE七大手法制定工艺标准及标准工时,对工装治具进行有效合理的完善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和改善,产能取得有效突破。 利用模块化的标准化及通用化,从模块化采购、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通过产品的多变性与零部件标准化的有效结合,通过模块的批量生产,缩短定制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实现了规模经济,降低公司成本。 4、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内控管理、增加管理效益 伴随公司的经营规模日趋扩大,经营管理风险凸显, 告期内,建立并完善了企业信息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建设,强化以信息建设为纽带,整合管理资源,加强流程规范化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增加管理效益。 3.2与上一会计期间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3.3 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