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作坊出品的一定比超市卖的食用油好吗?

湖北的油料作物是花生和油菜,记得小时候每年收获花生油菜后的一项必备事项就是去村里的榨油作坊榨油,家家户户的食用油就是自产自榨自销。先分享一下小时候全程参与的花生油压榨作坊的场景。

1.炒花生

一间“三干”的瓦房(东西朝向,中间是堂屋两边是房间,堂屋与房间等长,堂屋稍宽),左边的房间里架着一个大号的“炒瓜子机”,花生油菜籽都是在这个机器里面炒熟的(花生是带壳的)。

2.粉碎

作坊主会试几次花生的熟度(其实榨油次数多的有心业主也会判断),花生的熟度会影响油的品质。炒熟的花生会转移到堂屋里的一个粉碎机里粉碎成粉末,因为量大,所以无论是炒花生还是后面粉碎都直接倒在地上的(灰尘嘛是必备的)。

3.蒸粉末

而后再将粉末转移到右边的房间里,这里面有个特制的灶台,一口大锅(不知是否是牛一型号的)加大半锅水,而后扣一个凸面的粗钢丝 , 上在铺上方形的白棉布(其实已经成棕色了),粉末就会铺在纱布上,而后利用自己家带了柴火将水烧开(我就是那个烧火的小男孩),利用水蒸气将粉末“蒸熟”。

4.做榨油饼

每次蒸的粉末是有定量的——一块榨油饼的量!榨油饼的制作是个技术活,四个直径有一尺左右的铁箍叠在一起放在地上(6厘米左右厚),将一把整齐的稻草(简称齐草)天女散花般铺在里面当内衬,而后直接拎起纱布四角将蒸熟的粉末倒在稻草内衬上。

展现技术和亮点的时刻到了——作坊主光赤着脚,用脚将内衬的稻草回折盖住粉末的同时用脚将粉末踏实成饼状,而后用一个铁片压住齐草头,去掉外侧的两个铁箍(一个榨油饼只保留两个铁箍)。重复这个操作直到把所有的粉末都做成饼。

5.压榨

压榨机也在右边的房间里,一个东西朝向2米多长的机器,将榨油饼纵向垛在机器内部架子的东半部(实际是上下方各两根共计四根不锈钢钢柱)西半部则是带液压伸缩臂的不锈钢铁饼,开动液压机就会产生向东的压力挤压油饼。

此时就会看的油从饼的侧方往外溢,滴在架子下方的不锈钢托盘上,托盘东低西高,东端有个引流嘴下班就是自己家里带来的油壶。

6.回收铁箍和粕饼

压榨结束后,通过手柄一圈圈人力释放压缩头压力,此时油饼成粕饼,作坊需要回收饼上的铁箍,而且需要趁热将粕饼上的稻草除掉,不然晾干后很难除去的。粕饼要么自己拿回去或者卖给村里养鱼的人当鱼饲料。

回忆开始了就刹不住,那么作坊的油有什么优缺点呢!从上面过程可以看出,一是整个制作过程的卫生措施是肯定不到位的;二是没有任何质控措施,就是把你送来的花生榨成油,什么黄曲霉素等啥的压根儿没这个概念。但是这里的油是实实在在的油!

而超市里的油基本上都是榨油厂利用现代工艺规模化生产的,其卫生环境和质控指标肯定比作坊强。若也是压榨工艺,没有调和其他油,我想同样的花生送到工厂肯定比作坊里的安全性高,且味道差不了多少。

科技的进步就是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落后生产力!但是,不可否认,有些产品的作坊做法是不可取代的,这些作坊是需要保留。比如被舌尖上的中国带火的一种手工铁锅——章丘铁锅,每一口锅都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不同的例子就是瓷器制作,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但china原意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因丝绸瓷器闻名于世,所以瓷器china就成了中国的译称。然而,当今社会,除了用于收藏的瓷器外,其他生活用高端陶瓷产品几乎都是外国品牌!所以,选择性的淘汰,跟上时代步伐走向新时代!

欢迎转发,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征 稿 启 示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cfi@crisp.org.cn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