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郭振宇:成为艺术家般的“焊匠”

误打误撞进了“焊工房”

1988年出生的郭振宇朴实大方,没有太多的言语,总爱闷头干活是他给工友留下的最深印象。其实,他成为焊工纯属偶然,在技校学习冶金专业的他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铁匠”,后来得知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招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考上了,于是我就利用假期时间学了一个焊工本,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是专科出身的郭振宇知道,想要了解这行,自己必须下苦工,勤奋是他唯一的捷径。“学会用焊枪并不难,但用好它却不是容易的事。”郭振宇说,工作9年来,他早已记不清自己焊接了多少工件,而每个工件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技术的考验,他十分珍惜这种机会。“一开始是师傅教我,学焊工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电流电压的调节,当初我就爱跟着师傅学,基本不闲着,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知识。”

平时,郭振宇都会利用业余时间找些焊工专业的工具书或者上 看视频来学习,“一般我都是理论加实践,在班上遇到困难了,就有针对性的学习,自己研究不出来再去问师傅。焊工这行业就得勤学多练,多干就对了。”

每一件工件都像是艺术品

郭振宇常年在工作服里都穿着秋衣秋裤,“即使是夏天也不能脱,厂子里太热,穿着衣服起到隔热效果。”这样的高温中,郭振宇通常一干就是8小时,而且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忍着焦渴,工作完成后才去喝水。“火花四溅”,衣服都是窟窿眼,成为郭振宇眼里的常事,小烫伤更是免不了。不仅如此,在焊接过程中,电焊弧光一不小心就会照到眼睛,“眼睛被灼伤都是‘后犯劲儿’,我有几次都是后半夜疼的醒过来,不过我觉得这个活还行,既然干了就得干好。”

无论工期多紧,郭振宇完成的工件几乎全部都是优等品。和多数工友不同,他先焊立面,再焊平面,把工件变形的概率降到最小。而且,郭振宇一开焊枪就能判断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充足,气体不足时及时补充,风来时他会把焊枪压低一些,这就基本杜绝了气泡的产生。

郭振宇和多种工件打交道,大到5.8米高的液压支架结构件,小到板凳大小的液压支架顶架。焊接大件时,他顶着热气钻进工件里面,弯着腰把需要焊接的部位一口气焊完。焊接小件时,他把焊枪电流调小,手腕灵活地转动,在焊枪的摆动中,工件完美地成型,像一件件艺术品。

“焊匠”变着法的为公司省钱

在焊接过程中,除了完美的完成每一个工件,郭振宇还常常进行创新思考。他发现焊丝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承载焊丝的焊丝盘损坏导致焊丝无法使用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郭振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开始留心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好不容易找到的解决方法,都是结构复杂,不便于现场使用。

为此,郭振宇一连几天下班后一个人在生产现场反复摆弄焊丝盘,到家后也顾不上和家人聊天,就一头扎进资料堆里直到了深夜。“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中想的都是焊丝盘的事,时间一长不但失眠了,还头疼。心想这头疼得我就像勒了个紧箍咒。”郭振宇笑着说, 紧箍咒给了他的灵感,他连夜画出草图,第二天又和技术人员将图纸优化改进。

“我们通过焊丝盘辐条的空隙用四条螺栓将两个圆形铁片固定,制作了一个模具。这样一来既将损坏的焊丝盘加以固定,又不影响焊丝机的工作。”郭振宇称,这样整体结构简单有效,使用方便,更换时只需拆解四条螺栓,十分快捷。通过给焊丝盘加装“紧箍”,郭振宇每年可给公司节省焊丝成本近3万元。

对于焊工来说,焊枪是他们的重要工具,可郭振宇发现有时飞溅的火花总会落在保护套上,容易使焊枪连电损坏,“一个焊枪就要千八百,因为这个原因坏了实在可惜。”郭振宇称,除了及时清理火花外,他还发现在焊枪保护套涂上硅油,不仅飞溅不爱粘连,而且即使粘上也可以轻松除掉。平时,焊枪有了小毛病,郭振宇都会及时给大伙修好,他总觉得这是自己分内的事。如今,郭振宇已经是公司支护设备厂焊工一组的组长,说起自己这份职业,他笑着说,“焊工这个活计比较枯燥和辛苦,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过我倒干的挺开心,我愿意踏实的做个好焊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