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出重点工业企业培育组合拳

“一企一策”

大力实施培大育强

早在去年2月,重点企业培育项目就已纳入市政府2020年十项重点任务之一,“一企一策”三年培育计划在2020年4月制定实施。

自培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分类梯次培育原则,支持徐工集团推进消防、矿业机械、汽车、环境设备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重点培育江苏新春兴等20家百亿级大企业(集团)目标,找准优势定位,加快科技创新,快速扩张规模;培育万邦医药等百亿级潜力企业 ,采取与大企业合作配套、产业链延伸、产品创新升级等形式,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壮大,走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今年3月,市重点工业企业培育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夯实各部门职责,涉及12个地区、27个部门,43条重点任务。与此同时,市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培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不断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建立分析制度,对营业收入、产值、利润等重要指标进行跟踪检测,形成季度分析、半年总结、年度 告,并将重点企业培育工作纳入县区考核,实行领导包挂,推广典型成果和经验,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在“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壮大总量”中稳步推进。2020年以来,50强工业企业平稳发展,全市工业企业50强营业收入3497.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74.7%,同比增长10.6%。从产业分布上看,新兴产业27家、占比54%,传统优势产业16家、占比32%。15个入库培育的重点工业项目,润客食品深加工项目、上菱智能电器2个项目已经试生产;丰县凯佳肉食品加工、丰县倍斯特共享物联 移动终端、邳州上达柔性封装基板、深圳普乐新能源公司、铜山绿健乳制品搬迁5个项目预计2021年底前竣工投产;龙兴泰能源科技等8个项目预计2022年竣工投产。

与此同时,我市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全市154家重点培育工业企业在建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70项,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220.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8.5%。徐州重型特种起重机产业园、徐工机械科技分公司高性能轮式装载机等3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重点企业创新技术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鲜活动力。江苏省橡胶资源循环利用创新中心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研发大楼,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围绕橡胶资源绿色循环利用相关领域,积极开展废旧橡胶完全还原再制造等行业内共性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徐工液压件、徐工筑路机械、万邦医药、日托光伏科技、中联水泥、美驰车桥等10家企业申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减负担 育人才”

打出培育组合拳

今年1月1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徐州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规则》(徐减负领〔2021〕1号),从制度上保障“减负”工作落到实处。7月,按照省减负办要求,我市开展21项多维度企业负担调查,形成调查 告。今年以来,市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培育办不断从减税降费、清理拖欠、落实监管责任、推进“放管服”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制定减负任务43条,共127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轻负担。减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还助力企业长远谋划,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激活我市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落实惠企政策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工信局产业人才与合作处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139家企业和15个重点在建项目,加强运行监测、领导包挂服务、问题销号清单、督查督导等制度的落实和年度考核工作,集中精力培育我市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努力实现营业收入10亿级、50亿级、百亿级企业家数有所增加,为巩固我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提供经济支撑。

同时,还要在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上再下功夫。狠抓“徐州市2021年减轻企业负担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落实,做好70家减负监测点监测员培训,发挥企业监督作用,落实涉企收费清单等制度,开展打击和遏制涉企乱收费行为专项行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国家、省、市惠企稳企政策落实落地,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此同时,严格执行减轻企业负担第三方评价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全市每年企业涉企收费课题调研和企业负担指数调查、减轻企业负担宣传等工作,确保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的落实,积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