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路 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常检修工作随之增加,对检修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工务大修逐渐向机械化转变。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太原局于2008年成立了太原工务机械段,负责全局各条线路捣固、清筛、打磨、钢轨更换等重要施工项目,是工务线路大修、维修的主力军。2012年,刘星星由侯马北机务段调至太原工务机械段综合机修车间。面对集机、电、液、气、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大型养路机械,对于只有中专学历的刘星星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
1
建段之初,对线路进行维修的作业车辆以08型捣固车为主,施工中出了问题,只能找厂家,但维修周期长、费用高。为了提高维修效率,节省成本,尽快啃下这块“硬骨头”,刘星星加入了段应急抢修“飞虎队”,参与到专项攻关项目中。由于之前在机务段从事检修工作,有一定的基础,他的思路很快就从内燃机转变到大机。为了尽快弄懂车辆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他把车上所有的部件反复研究,直到弄明白为止。
2013年5月,在研究车辆结构原理的时候,他碰了壁,对液压油温度高的问题怎么也找不到原因。于是他把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管路等能想到的问题挨个排查了一遍,可还是搞不清楚。他不甘心,两天两夜在车上反复检查、判断、思考。精疲力竭时,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喇叭声,让他想起家里的汽车曾因节温器线路虚接而导致水温升高,豁然开朗,迅速找到了故障原因是温控阀线路虚接。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和努力,他基本掌握了大机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2
刘星星清晰记得,他处理的第一个故障是在侯月线施工时,发现捣固车作业不走行。根据故障表象,他用电流表对伺服电流进行了测量,通过电流表指针变化基本判断出故障部件是走行伺服泵,而这一个泵就价值 60 万元。由于是第一次处理大部件故障,单位还是决定请厂家技术人员过来看看,最终厂家与他的判断结果完全相同。从那时起,他就被大家称为“大机医生”,并得到了段唯一决断大部件是否能继续使用的建议权,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他。几年来,他建议更换了近百个大部件,从未误判过。
3
2015年9月,大秦线施工中,天窗点快结束时,临汾清筛一车间04512清筛车突然故障,不能起复,车组人员用了38分钟还找不到原因。他正好在现场巡检,仅用了3分钟就找到问题所在,让清筛车恢复正常。这时施工负责人对他竖起大拇指:“只要有刘工在,我们就放心。”这是大家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为了更好地指导检修,刘星星开设服务热线,远程指导现场车组人员处理故障,编制了“‘运、检、修’闭环流程”和“电气组标准化一次作业流程”,满足了13种车型以及百余台大机年修调试的需求,参与编制的《大型养路机械年修作业指导书》被广泛使用。后来,段开办了大机检修专项提速培训班,刘星星负责传授现场故障基本和应急处理方法,提升了全段大机检修技术水平。
大机段施工项目多、流动性大、经常连续作业,整月整月不回家是常事。刘星星妻子工作忙,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孩子只能托付给岳父岳母。他感到很愧疚,有时间就打个电话,或者视频一下,有时候忍不住答应过两天就回去。可关了视频,看到外面的大机却又食言了……有一次视频,妻子突然跟他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记得按时吃饭啊。”那一刻,对着镜头,他说不出话来。其实,他心里又何尝不想家人呢。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团圆。
4
而火车跑得稳,除了与列车自身的设计结构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脚下的路”,尤其是高铁线路。要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乘坐舒适,捣固作业精调是关键。2018 年,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大张高铁开始全线铺轨,为了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集团公司将8mm的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提高到2.5mm以下,这就意味着要让上百个作业部件协调配合,每次动作误差不能超过0.3mm。为了达到标准要求,他始终盯在现场,摸索各项数据对线路的影响,耐心尝试调试方法,有时候为了调整好一个数据,经常是连夜工作。经过对上万组数据进行分析,他全面掌握了精调方法,作业后的线路质量全路领先。不仅填补了集团公司高铁捣固作业精调的空白,而且每年节省费用达上百万元,并在郑太高铁等重要线路建设、改造中广泛应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