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的藏品有:第一批工作证、回忆录等,记录了“三长”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泸州曾经辉煌的机械工业
(李长海老人展示第一批工作证)
日前,泸州市发出茜草工业遗址展品“集结令”,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征集“三长”(长起、长挖、长液公司)搬迁前的相关资料。昨日,“三长”退休老职工李长海表示,自愿捐赠有关“三长”的上百件珍贵藏品,希望人们通过这些藏品记住这段历史,为泸州留下“三长”记忆。
三线建设选址泸州“三长”最初是一家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三长”开始分家,才有了后来的长起、长挖和长液
(这是当年泸州研制出的全国第一台16吨全液压起重机)
李长海现在居住的滨江路家中,一眼就能望到江对岸的“三长”原址。他说,当时特意选了这个位置。
李长海19岁随三线建设队伍从北京南下来到泸州,在泸州生活了50多年,也在“三长”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今年已71岁高龄。退休前,李长海在长起厂主要管理后勤和机械,退休至今担任泸州长起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由于工作关系,李长海珍藏了大量有关“三长”发展变迁的宝贵资料。第一批工作证、回忆录等,从资料、照片到生活用品,记录了“三长”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泸州曾经辉煌的机械工业。
“其实‘三长’起初是一个厂”,李长海回忆说,茜草“三长”的建设是从1964年开始筹划的。他的岳父李宝树参与了最初的选址工作,后来也是长起厂第一任厂长。之所以选址泸州,是因为泸州符合“靠山傍水扎大营”的三线建设条件,紧邻长江这条“永远炸不断的运输线”。
据李长海回忆,1965年,李宝树等来到茜草开始建设,并成立了长江工程机械现场指挥部,当时李宝树任总指挥。长江工程机械现场指挥部负责茜草三个工厂的建设,包括长江起重机厂(北京起重机厂搬迁援建)、长江挖掘机厂(辽宁抚顺挖掘机厂搬迁援建)和长江建筑机械厂(上海打桩机厂搬迁援建)。后来上海打桩机厂改在湖南常德建了浦沅工程机械厂,上海液压厂搬迁援建到茜草,才有了长江液压件厂。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三长”开始分家,才有了后来的长起、长挖和长液。
李长海老人展示第一批工作证
泸州造出首台16吨全液压起重机 轰动全国
为了研制这台起重机,工人们 24 小时连轴转,厂里把锅碗瓢盆都搬到了车间
在李长海的老相册里,有一本专门珍藏着厂里产品的照片,从第一代产品到现在的产品,每一代都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还配有文字说明。翻开相册第一页,“16吨全液压起重机”的标题字样十分醒目,下面单独粘贴着一张黑白照片,一台威武霸气的起重机占据了整幅画面。
“这是我们厂研制的第一台16吨全液压起重机,引起全国轰动”,提起这台起重机,李长海满脸自豪。他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能生产5吨或8吨的起重机已经算了不得。为了向祖国献礼,当时长起厂研制的这台16吨重的起重机让整个中国的机械行业都沸腾了。特别当时中国普遍还在生产拉杆式起重机,长起厂自主研发的这台16吨重全液压式起重机创造了历史。
李长海说,为了研制这台起重机,长起厂动用了全厂的技术力量,工人们加班加点在工厂赶工,连厂领导都蹲守在研制车间。工人们累了,就在车间里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在车间里吃饭。提供后勤保障的李长海记得,为了服务24小时不停工作的工人,厂里把锅碗瓢盆都搬到了车间。
李长海的妻子李国珍也回忆说,就在这台起重机即将研制成功前夕,为给工人们加油鼓劲,厂里把她临时 “抓”到广播室,当了一夜的广播员。整晚她都在播 生产线上送来的稿件,工人们一线干得热火朝天,她念稿件念得热血沸腾。
研制成功后,起重机进行了整整三个月的各种实验,最后大家敲锣打鼓把它送出厂区。没有高速路,驾驶员开着它在路上跑了一个星期,顺利抵达北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长起厂最辉煌的时候”,李长海说,当时,长起和北起、浦源、徐州并称全国“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占据着全国工程机械领域80%以上的市场。
第一代创建者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
李长海至今还记得刚来泸州建设时的艰苦生活。1966年,在北京起重机厂工作的他跟随三线建设职工队伍南下,坐了三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才抵达内江隆昌火车站。老人在他的回忆录里描述,站台很小空无一人,四面漆黑,只有小小的候车室里才有淡黄的灯光,跟北京站的灯火辉煌真是天壤之别。
“来到泸州,看到沱江大桥,才有了些许城市的感觉”,李长海说,三线建设队伍从隆昌下火车后,坐了4个小时货车一路颠簸抵达泸州,最后坐船到了茜草。
刚到茜草参与建厂时,宿舍都还没有建好,他们就在地上铺块木板,一睡就是两个多月。后来厂房建好了,工作时推开车间门就能看到农田。工人们要进一趟城,有时候要花上一天时间。这样的艰苦生活不仅是李长海个人的,也是当时三线建设时所有人的真实写照。
老人说,如今,泸州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城市。一些北京的亲朋再次来到泸州,都对现在的泸州称赞有加。
随着“三长”退城入园,这个见证泸州曾经辉煌的机械工业,也留下“三长人”参与建设的珍贵记忆的厂区旧址,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退出历史舞台。让泸州记住 “三长”这段历史,是李长海老人的夙愿。
此前,李长海老人就曾多方呼吁,希望能留住“三长”遗址,保存这段珍贵的历史。得知泸州市正在征集“三长”资料后,他立即联系相关单位,表示愿意捐赠自己收藏的有关“三长”的所有藏品。
李长海说,“三长”的记忆不是个人的,是整个泸州的,也是不可复制的。“三长”在泸州建设、发展的历史,融入了“三长”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留下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希望通过这些藏品,让人们知道这段历史,给后代以启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