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何C919不全部采用国产零部件?不担心被“卡脖子”吗?
虽然此前我国也有独立自研的其它商用机型,不过,可以主攻全球市场,完全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来研发的商用客机,C919还是第一款,这也是它受到全球瞩目的原因之一。
从时间上来看,原定C919首飞和交付运营的时间,分别是2014年和2016年,但其实C919却在2017年的时候,才完成了首飞,并且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正式交付,运营时间目前也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至于原因,一方面是在研发的过程中,处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的确是需要“精益求精”,因此,会要比原计划时间晚一些;另一个方面,就是C919因为很多零部件都是进口的,这也让它曾经一度被“卡脖子”。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C919的发动机——由美国和法国合作研发的LEAP-X1C型涡扇发动机,尽管早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商飞就已经和发动机的制造商CFM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是,中途却因为美国制裁等因素,导致发动机差一点断供,这也让C919的首飞和交付时间大幅度延期。
因此,这一次在C919即将交付东航,而且全球订单纷纷递来的时候,很多人也是担心,在目前依赖进口发动机的情况下,一旦C919正式运营后,抢占了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很有可能会再一次被“卡脖子”,而那个时候,就不是损失几个订单的事情了。
从资料上来看,除了核心发动机之外,C919还有不少零部件和核心系统,都是严重依赖美国公司,比方说,飞机的照明系统、防火系统、驾驶舱控制系统、电源系统、过热保护系统、液压系统、除冰系统、风挡雨刮系统、燃油系统、油箱惰化系统等等,这些都是由不同的美国公司提供的。
因此,如果美国突然全面对C919进行封锁和制裁,不允许本土企业为C919继续提供零部件系统支持,那么,C919也就没有办法生产了。
那么,为何C919要“冒险”?在设计研发之初,如果全部零部件和系统材料,都使用国产货,不就没有这些担忧了吗?
对于大家的这种质疑,近日,来自中科院的曹春晓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称,之所以C919近一半都是依赖进口,主要是为了达到国际标准,满足国际化的市场需求。
其实曹院士的话很好理解,因为如果C919是纯国产,那么,因为目前国内很多技术方面不过关,这也会导致C919的性能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从而很难取得适航证,让它正式投入运营之中。
当然,虽然目前C919仅有60%的国产率,但是,为了防治日后被“卡脖子”,也是一直都在抓紧研发可媲美的国产零部件,只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那么,C919未来会换上国产发动机吗?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可以对标LEAP-X1C型涡扇发动机,完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国产发动机——长江发动机CJ-1000A,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之中,并且日后会安装到C919上,替换掉最有可能会被欧美“卡脖子”的进口发动机。那么,长江发动机CJ-1000A又会在何时,正式安装到C919上面呢?按照目前国产发动机的研发情况来看,最快也要在2025年左右,而根据去年中国商飞对外公布的进度信息,预计第一架装有国产发动机的C919会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问世。
这也意味着,最短未来3年的时间里,国产大飞机C919的核心发动机,仍然有可能会随之出现被欧美“卡脖子”的情况,当然,至于欧美会不会对C919进行制裁,也要看C919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市场的反馈情况如何。
那么,在大家看来,C919未来会不会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垄断?又会不会再一次因为欧美“卡脖子”而无法生产交付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