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看过了很多海军迷对别人提出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绝不可能,其实俗话说得好,只要你活的久,什么新鲜事都能看见。
在这里,我们就稍稍整理一下海军届一些罕见罕闻的冷知识。
拥有蒸汽机和鱼雷发射管的航空母舰
在航母发展的早期,很多规律和解决方案尚未摸索出来,因此在航母的设计上脑洞总是层出不穷,比如什么三层甲
板的赤城加贺、比如甲板正中央耸立着上层建筑的暴怒等等。
这里要介绍的,是另一种很有性格的航空母舰,法国味儿的,希望看官还能适应这种不一般的口味。
法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贝亚恩号,是在一战爆发时停工的诺曼底级战列舰的基础上修改设计而来的。因为停工时贝亚恩号已经下水,她在船体部分不得不继承了很多一战前战列舰的特点。
贝亚恩号的轮机系统完全取自战列舰的设计,由两座蒸汽轮机(内侧)和两座蒸汽机(外侧)分别驱动主轴,这也让她成了唯一一艘拥有全通飞行甲板而轮机舱里却还有蒸汽机的非主流航母。
除了蒸汽机,贝亚恩号还有个别人都没有的特点,这仍是继承自战列舰的设计,那就是她的舷侧各有两座鱼雷发射管!法国人这就有点不讲究了,鱼雷发射管那是只有接近敌人时才能用得上的,航母的卖点就是远距离的攻击,这鱼雷发射管取消掉能放不少别的物资和装备呢。
谁的炮塔多早就有分晓,比比谁的桅杆和烟囱多?
桅杆最多的军舰是1865年左右下水的皇家海军铁甲舰弥诺陶级,该级舰共三艘:弥诺陶、阿金库尔和诺森布兰,见下图,船上的五根桅杆纵列起来确实威风凛凛气度不凡。
这三艘铁甲舰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头衔——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护卫舰,什么??这仨货跟护卫舰有半毛钱关系?
别急,先听我说,当时的大多数铁甲舰都是在巡航舰的基础上增加装甲带而来的,英文中细分的分类就叫装甲巡航舰。而巡航舰这一名称,正是为了区别风帆时代的frigate和现代海军的frigate而专设的中文名称,其实两者的英文名是完全相同的,至今台湾地区仍把frigate译作巡防舰,与风帆时代的frigate连中文名称也都相同。
弥诺陶级的体量非同一般,正常排水量达到10500吨以上,如果拿她们三姊妹和现代的护卫舰相比,也没人能突破她们曾经创下的记录。
烟囱最多的记录本来应该毫无悬念,1918年美国海军设计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时,曾经有两种方案是带有7根烟囱的。如果列克星敦级就按照这两份图纸中的一份建成,这事儿就很简单了。因为再也没有哪艘军舰拥有8根或者更多的烟囱(一根烟囱上扎八个眼儿不算哦)。
既然7根烟囱的空缺,那么数下来就看看有哪些军舰有六根烟囱,你会发现那太多了。
突击者号航母一马当先闯了进来:“听说你们比谁烟囱多?”
紧接着是法国装甲巡洋舰圣女贞德号,她是代表着法国海军四五艘六烟囱军舰来参加评比的。
还有意大利海军的意大利级铁甲舰
后面还有英国驱逐舰等等,因为个头太小都被这些大家伙给挡住了,连台面都没爬上来。
欧洲人真的这么喜欢六根烟囱么,这不环保。
主力舰最后一次使用风帆
我们都认为自从铁甲舰开始大规模建造和服役后,风帆在各国海军中就迅速式微了,总体来说这个事实似乎不错。不过,主力舰(风帆战列舰、铁甲舰、战列舰、航空母舰是自17世纪末以来的四种主力舰)上最后一次升起风帆,是在甲午战争之前仅仅两年的1892年7月,皇家海军敏捷号(HMS Swifture)铁甲舰在演习中最后一次使用风帆作为部分动力进行航行。
而执行遥远海域巡航任务的各类巡洋舰由于加煤的困难,则更倾向于部分使用风帆推进,直到1910年才几乎全部放弃使用风帆。
二战中的日本航空母舰到底有没有弹射器?
首先,当然是没有,要不然为什么日本航母上的飞机还必须得老老实实的排队滑跑起飞呢。
但是,要说完全没有没有也不对,日本人确实研究过弹射器,他们当时把这东西叫做“起飞促进装置”,根据现在的资料,日本当时研究的航母弹射器是…咳咳,火药弹射器。
这跟美国人的技术差距不是很大的问题啊,这是太大了。人家美国液压弹射器都实用化了,多得在机库里都放了一部,日本还在火药弹射器的死胡同里哼哧哼哧的瞎搞。
果然最后日本没有搞成实用化的弹射器,不过作为他们曾经研究弹射器的痕迹,加贺号航母的前甲板可以看到两根很明显的开槽,见下图,右边那根斜的的轨道就是预定安装火药弹射器的位置,在左舷还有一根。
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用模型看更清楚。
全文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