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风战斗机的拦阻降落 。8月26日,台湾省一架F-CK-1“经国”号战斗机在马公机场起飞滑跑时遭遇前起落架机轮抖动问题,飞行员按照紧急处置程序放弃起飞,放下尾钩勾住了跑道尽头的拦阻索,人机均安。
图为IDF战斗机的尾钩 。等等,IDF不是陆基战斗机吗,怎么会有尾钩?
图为F-15战斗机的尾钩 。很多人在看到这则新闻后发出了这个疑问。的确在早期,只有舰载机才会有尾钩这个玩意。
图为F-16战斗机的尾钩 。尾钩是舰载飞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虽然结构非常简单,但通航母甲板上复杂拦阻索的配合,能使舰载机在极短距离内停止在航母尺寸狭小的甲板上。
图为F-15的拦阻降落 。进入喷气时代后,由于陆基战斗机的降落速度大幅增加,机场跑道末端的传统拦阻 已经不能满足中断起飞和紧急降落的安全拦阻需求,于是陆基战斗机设计师就把目光转向了舰载战斗机的尾钩。
图为F-117的尾钩 。作为一种专用拦阻降落装备,尾钩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气动阻力小、停止作用好等优点。如果再搭配安装在跑道末端的拦阻索机构,那么岂不是能够完美解决喷气式陆基战斗机的拦阻降落需求?
图为F-100的简易尾钩 。世界上第一种配备尾钩的陆基喷气式战斗机应该是北美飞机公司的F-100D/F“超佩刀”。从1962年起,大约有700架F-100D型和F型根据“钢丝计划”(Project High Wire)进行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和升级改装。
图为F-105的尾钩藏在腹鳍中。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飞机加装尾钩,这个尾钩使用弹簧钢板制造,斜置于机尾下方,只能放下不可收起,用于在紧急降落时钩住跑道尽头的拦阻索防止飞机冲出跑道。
图为狂风战斗机的尾钩 。从此尾钩就成为了美国空军战斗机的标准配置,F-100之后的主力战斗机在设计时就整合了尾钩,这一潮流也影响了欧洲,如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可根据客户需求加装尾钩,“阵风”C陆基型和欧洲联合研制的“狂风”和“台风”战斗机都具有“原生”尾钩。
图为台湾幻影2000-5的尾钩 。尾钩可以说是已成为西方陆基战斗机的标配,所有由美国通用动力提供技术支援的IDF战斗机自然也就有尾钩了。
图为BAK-12的拦阻索 。陆基战斗机的尾钩需要搭配布置在跑道末端的简易拦阻索装置一起使用,美军目前现役的是BAK-12拦阻索系统,由横向设置一根拦阻索和跑道两侧的制动器组成,拦阻索两端分别与制动器上的尼龙制动索相连。
图为F-22的尾钩 。拦阻索离跑道的高度一般在0.15-0.2米,由穿在尼龙索上的橡胶圆盘决定,太高会绊住飞机的前击落架,太低会导致尾钩钩不上钢索。
图为F-35A的尾钩 。BAK-12是永久性拦阻系统,需要在跑道建设时埋设,采用鼓式制动机构,能满足6-40吨飞机的拦阻需求。除了BAK-12外,美军还装备了液压制动的BAK-13临时拦阻装置。
图为台风战斗机的尾钩 。那么,装了尾钩的陆基战斗机能降落在航母上吗?
图为F-35A进行拦阻降落测试 。当然不能,因为陆基战斗机的尾钩大多是简易设计,不是采用弹簧钢板制造就是尾钩直径细小。陆基战斗机的尾钩只能承受住机场拦阻装置较低的负加速度,而舰载机拦阻降落时的负加速度达到了4g,如果以舰载机的“可控坠机”方式着舰,如果起落架没被折断的话,尾钩也会被拉断,导致悲剧性后果。
图为陆基战斗机的尾钩还可用于发动机地面试车 。所以要想降落航母,路基战斗机需要全面修炼内功,全方位加强机身结构、起落架和尾钩才行。
图为同样是弹簧钢板设计 。不过陆基战斗机的尾钩可以在发动机地面最大加力测试中固定住机身,这点比没尾钩的机型要方便许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