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我们对中航工业力源液压董事长、总经理胡冬生的采访如期进行了。就在几个小时前,上级领导宣布,胡冬生刚刚升任中航工业力源液压的董事长。据一位知晓力源液压发展现状的老同志说,此时就任此职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更棘手的问题,更艰辛的道路,正在等着已为该企业奋斗近30年的胡冬生。
1987年,胡冬生20岁,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该企业,在工艺设计部门任设计员,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并于2000年9月开始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在职学习, 2005年12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同时晋升公司副总经理,2010年12月担任总经理,如今成为董事长,对五年一大步的职务变化,胡冬生从未大惊大喜。如今我们见到他,还是那样儒雅淡定,睿智平常。
回顾力源公司“十二五”发展,畅谈“十三五”规划,胡冬生条理清晰,语调平缓,并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夸夸其谈的时尚语言,与他的交谈,让人感觉到,理性大于感性,实际强于理论。
“十二五”总体经济发展平稳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力源液压走“专业化、成套化、集成化”经营之路,围绕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军用液压产品及工程机械液压产品、农业机械液压产品三大主要产业方向,实现中高端液压泵/马达的研发生产,推进产业升级转型。五年来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总体经济发展平稳,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较大的主营业务中,军品每年以超过20%的增速保持持续增长;工程液压件业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连续五年出现负增长;农机液压件业务前三年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收入达到了巅峰,2014年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收入开始出现下滑。
胡冬生着眼的不是过去的成与败,而是发展的利与弊。他说,“十二五”时期,力源公司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产业布局调整,完成了在国内、在省内的融入经济发展圈的规划任务。二是市场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一个产品、五个配套的格局。这为“十三五”的发展开局,为提升力源公司的发展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中国处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期,国防建设快速发展,机械工业行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力源公司紧紧抓住机遇,军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立足于航空航天领域,按照有项必争的思路,在战斗机、航空发动机、大型运载火箭、无人机等领域获得了多项新研型号研制任务,在舰船、陆装领域的开拓取得突破,陆续为全地形车转向系统、装甲运兵车散热系统、导弹发射车平衡系统以及军舰卷扬系统提供产品及系统小批配套;民品产业全力推进“市场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的“两调”工作,坚持“着眼于高端产品,立足于替代进口”的转型升级目标,实现与国内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工程机械液压件开展与徐工、中联等大主机的国产化系列工作初见成效;农业机械保持了在水稻机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在履带旋耕机上实现了批量配套,玉米收获机械实现了小批量配套。
胡冬生以技术专家的眼光看到,中航工业力源液压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足,尤其是在产品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上不能提供技术支撑,缺乏先进的制造理念,制造技术的转型升级不能支持产品产业化的需求。在市场上,公司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与国外企业比,产品综合性能及尖端技术应用等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国内企业比,产品生产成本高,盈利能力弱。
“十三五”实现力源更大发展
谈到“十三五”,胡冬生未讲困难,而是讲使命。听他讲使命如技术求证一样,从历史及现实而言的国家政策背景支持,从今后发展仍然需要国家大环境的助力,谈到“ 效国家”;从员工的需求,员工的尊严,从尊严靠收入支撑,谈到“致富员工”;从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东利益,谈到“回 股东”。他用最朴实的话概括“十三五”总要求就是:“扭住发展牛鼻子,把“十二五”布局投入基础转变成助推力,由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由液压制造向液压服务转型,实现力源公司的更大发展。”“十三五”期间,力源公司将承担“ 效国家,致富员工,回 股东”的使命,认真贯彻中航工业坚持“以军为本,军民融合”的液压专业化发展道路不动摇,促进“企业治理结构更加科学,市场结构更加优化,竞争能力更加突出”,把公司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位的液压专业化企业。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力源公司计划至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胡冬生从“干什么、怎么干、怎么转、怎么管”等角度谈了他的想法,“干什么”液压产品要精准聚焦目标市场;“怎么干”今后发展要学会借力而不再靠资源投入;“怎么转”转型升级要以推进“两化”融合为抓手;“怎么管”经营管理要避免内耗似的内部竞争。
“十三五”期间,力源公司军品业务将发挥柱塞泵/马达“专、精”的专业化优势,有项必争,立足航空、航天平台建设,拓展舰船、兵器等领域;实现泵源系统集成化,控制方式多元化的发展,实现大国防配套;搭建维修服务产业化平台,全方位服务于国防建设。力源公司民品业务将紧跟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行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立足于高端核心液压基础件开发,拓宽产品线,提升减速机、阀组等的研制能力,实现由单一元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大力发展后端市场,建立再制造运行机制,实现再制造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力源公司将按照液压基础件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系统改造,打基础、建平台、上水平,主要解决现役主战武器的能力建设、解决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发能力建设和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确立国防工业关键基础件、专业化定点厂的地位,创建军民融合、全方位为军工配套的关键基础件专业化企业,把力源液压建成全方位为国防武器发展提供可靠的配套保障和基础支撑的重点企业。
“十三五”期间,力源公司将实施专业化整合,推动产业转型。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打造数字化运营、 络化协同、集成化管控、智能化决策的创新协同平台,利用 络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优势,激活内部潜力、协同外部资源,跨界扩展到全领域、全行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信息化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集成应用,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新型管控模式,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效率。发挥液压泵/马达的专业化优势,寻求支撑力源液压系统集成能力提升的相关专业,在阀类元件、减速机、液压油缸、电控控制系统等领域适时实施整合,以资本为纽带,发挥市场在整合中的配置作用,寻求企业相互协作,拓展产业链。通过专业化整合推动产业转型、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由单一元件供应商向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业务转型。
“十三五”期间,力源公司以推动“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提升研发及制造能力,充分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搭建智能化制造平台,提升过程控制能力和研发制造能力。抓住公司作为首批全国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之一的契机,理顺计划、管理、物流、生产等流程,确实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目标成本管理,从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入手降本增效,凸显成本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十三五”的晨曦刚至,胡冬生信心满满,他认为,力源公司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文化解读,我们就要做中国的“力量之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