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技术:两平动自由度气动机械手设计

简介

在高速机械手运动中,倍速机构通过导轨与带传动的配合使用,既可以发挥带传 动平稳、噪音小的特点,同时可以实现快速传动和高精度传动。气缸倍速机构可以使滑块的 移动速度及行程是气缸活塞运动速度及行程的两倍,从而加快机械手运动的速度,提高生 产效率。 现有气缸倍速机构 ,

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传动绳一13、传动绳二9以及 设置在机架上的动滑轮组件一、液压缸一2、定滑轮一1和定滑轮二8,定滑轮一1和定滑轮二 8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位于动滑轮组件一的上方,液压缸一2的下方设置液压缸二3,动滑轮 组件一的下方设置动滑轮组件二,动滑轮组件二包括设置在机架滑槽二内的动滑轮三4和 动滑轮四6,动滑轮三4和动滑轮四6通过连接件二5连接,动滑轮一11和动滑轮二7通过连接 件一10连接,传动绳一13的一端和传动绳二9的一端均固定在机架上,传动绳一13的另一端 依次绕过动滑轮三4、动滑轮一11、定滑轮一1并固定在工件12上,传动绳二9的另一端依次 绕过动滑轮四6、动滑轮二7、定滑轮二8并固定在工件12上。这种倍速机构由于该机构采用三组滑轮实现带传动,液压驱动采用两组液压缸, 滑轮组的下方留有较大的空间,液压缸设置在滑轮组的边上,占用较大的空间,结构比较复 杂,零部件较多,空间利用率不高,移动慢,工作效率不高,行程不可调。

两平动自由度气动机械手设计

图中,定滑轮一1,液压缸一2,液压缸二3,动滑轮三4,连接件二5,动滑轮四 6,动 滑轮二7,定滑轮二8,传动绳二9,连接件一10,动滑轮一11,工件12,传动绳一13;气缸一101,活塞杆一102,立柱三103,立柱一104,连接件一105,连接件二106,定 带轮一107,皮带一108,带轮一109,基架110,导轨111,定带轮二112,连接件三113,皮带二 114,动带轮二115,连接件四116,活塞杆二117,立柱二118,立柱四119,基座120,机械臂 121,气缸二122,活塞杆三123,机械爪124。

如图2所示,两平动自由度气动机械手,包括水平基座120、竖直基架110 和 水平导轨111,所述基架110下端固定在所述基座120上,其上端固定在导轨111上,所述导轨 111上设有一在气动倍速机构作用下沿导轨111水平移动的机械臂121,如图 3所示,所述机 械臂121的另一端与一竖向气缸122固定相连,所述竖向气缸122通过一竖向活塞杆123与一 机械爪124相连。 如图2所示,气动倍速机构包括水平放置的双活塞杆气缸101,双活塞杆 气缸101固定于基座120上,其两端对称设有U形活塞杆一102和活塞杆二117,活塞杆一 102一端与水平气缸101匹配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一105与动带轮一109连接,活塞杆 二117一端与水平气缸101匹配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二116与动带轮二115连接; 还包括与动带轮一109和动带轮二115位于同一竖向平面的定带轮一107和定带轮 二112,定带轮一107和定带轮二112相对于由双活塞杆气缸101竖直轴和基架110 构成 的中心平面对称,定带轮一107通过转轴三106与立柱三104的上端连接,立柱三104的下端与基座120固定连接,定带轮一107位于动带轮一109外侧上部,定带轮二112 通过转轴四113与立柱四118的上端连接,立柱四118的下端与基座120固定连接,定带 轮二112位于动带轮二115外侧上部, 还包括与动带轮一109和动带轮二115位于同一竖向平面的立柱一103和立柱二 119, 立柱一103位于动带轮一109的外侧下部,其下端与基座120固定连接,其上端 与皮带一108的一端固定连接,皮带一10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动带轮一109的内侧和定 带轮一107的外侧后与机械臂121固定连接, 立柱二119位于动带轮二115的外侧下部,其下端与基座120固定连接,其上端 与皮带二114的一端固定连接,皮带二114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动带轮二115的内侧和定 带轮二112的外侧后与机械臂121固定连接。 机械臂121的纵向长度可调。从而可以调节机械爪124前后方向的位置。 下面结合图2-4详细介绍工作过程。

首先,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存在三个平面:基座120所在的水平面、由 双活塞杆气缸101竖直轴和基架110构成的中心平面和动带轮一109、动带轮二115、定带轮 一107、定带轮二112、立柱一103、立柱二119及水平导轨111共同构成的皮带平面。

皮带平面与中心平面相互垂直,皮带平面与中心平面垂直均与水平面。为使机械 手的操作不受气动倍速机构干扰,皮带平面和机械手应分别位于基架110的两侧。为便于叙 述,下面以观察者面对气动倍速机构,而机械手位于远端为例。如图2所示,双活塞杆气缸101位于下方正中,定带轮一107位于左上方,定带轮二 112位于右上方。动带轮一109位于定带轮一107右侧下方,立柱一103位于动带轮一109的左 侧下方。动带轮二115位于定带轮二112左侧下方,立柱二119位于动带轮二115的右侧下方。 从而形成相对于中心平面的对称结构。 如图2、4,当双活塞杆气缸101驱动U形活塞杆一102向左运动时,动带轮一109 向 左运动,皮带一108松驰。同时,动带轮二115也向左同步运动,但皮带二114张紧。从而带动 机械臂121向右运动,且机械臂121向右运动的速度和行程都是双活塞杆气缸 101的两倍。 从而实现了水平方向的倍速移动。至于竖直方向,如图3所示,则通过机竖向气缸122的上下 运动驱动竖向活塞杆123,从而使机械爪124上下移动。 双活塞杆气缸101驱动U形活塞杆二117向右运动实现机械臂121向左运动的过程 与上述过程相似,不再重复叙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