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苏争霸中,苏联常常处在劣势方。处在劣势自然要想办法争取优势,其中弹道导弹就是苏联在军事上板回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即使苏联解体之后,毛子们依旧不敢放松对弹道导弹的研发,实际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下降,更加难以防守住美国的进攻,而弹道导弹是其手上为数不多的“撒手锏”。而白杨M(官方代号RT-2PM2,北约代号SS-27)的研发正是映照了这一段历史,其研发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苏联刚解体的时候进行的,再穷不能穷弹道导弹正说明白杨M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
既是脸面也是拳头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战略也发生转型,从全球性的超级军事大国转变成欧亚军事大国。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发生转变,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罗斯的全球利益、地区利益和本国利益都构成了严重的实质性的威胁,故而俄罗斯把核遏制作为本国的的战略手段。俄罗斯根据新军事战略的要求,在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上,一方面依靠从苏联继承的庞大核武库发挥有效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制定了到2005年的战略力量发展计划,以研制21世纪新一代陆基和潜射战略弹道导弹。而这个新一代的陆基导弹也是计划中的重点就是研发白杨M弹道导弹。可以说白杨M就是这个计划的开端的支撑点,如果白杨M没有达到预期的功效,那么后续计划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布拉瓦导弹实际上是白杨M的海基版本,没有白杨M就没有布拉瓦
另外白杨M研发的时间点也很必要,在白杨M服役之前,俄罗斯的导弹都是80年代之前部署的,很多导弹没有再继续生产却超过了安全期限。并且其之前的型号(SS24、SS26)无论是公路机动系统还是发射车的发射系统都太复杂,并且需要昂贵的操作与维护费用。
并且,那个年代处处低头的俄罗斯,被迫与美国签订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将在2007年之前撤除SS18和SS24这两种最重要的弹道导弹。所以急需一种新型号来替代。这次研发也是俄罗斯自苏联之后首次独立研发弹道导弹,对俄罗斯的技术人员也是一次浴火重生式的考验。
SSN-18撒旦面临大批量的退役
搭载SS-N-24导弹的末日列车已经全部退役
白杨M的绰号一直都是“疯子”。北约在给俄罗斯的武器起绰号的时候一般都是略带贬义的,像K60(及其后续型号)是“蚜虫”,K73是“弓箭手”,SS19“匕首”(把洲际导弹虐称为匕首)。但是有两款导弹是实实在在的令美国人害怕,一款是撒旦,一款是白杨,而他们刚习惯说疯子白杨。那么为什么白杨到底为何这么让美国人畏惧呢?
白杨M导弹重47吨,长近23米。白杨M的推进系统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其各级发动机的直径均比之前的RT2MP要大,原因是换装了更强大的发动机与采用了全新的矢量推进系统。并且每一级都加装了装药空间,其中第三级推进系统的发动机直径增加了百分之十五,装药空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这意味着在末尾白杨M有更强大的变轨能力和更快的速度,使得拦截弹根本追不上,或许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大推力的发动机保证白杨M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
白杨M的末端速度可以达到13马赫,一般来说,拦截弹的速度必须要超过目标弹3~4马赫才能保证追的上目标弹,而目前来说,已知的防空导弹系统中,以美国的标准系列为首最大的拦截速度大概可以达到6马赫左右,换句话说,只要白杨M发射到再入环节,那么基本上就是无法拦截了。若想防范,就只能在白杨M发射升空的阶段进行拦截。那么白杨M是怎么保证其自身的生存能力的呢?
白杨M采用地下井发射与公路机动发射。其中一共有90枚是在地下井中进行发射的,公路发射数量未知。俄罗斯专门为白杨M定做了一款MAZ-79221发射车,该发射车自重44顿,载重达到80顿。然而最高时速却可以达到50公里,并且有着500公里的燃油行程。该车配备的YAMZ-847型涡轮增压4冲程柴油机,V型对置12气缸,采用油冷的冷却方式,功率输出800马力。采用8轴16轮驱动,前后各6轮动力转向,底盘系统能适应各种路面环境,整车可在最低零下40度、最高50度的恶劣环境中工作。这也就意味着白杨M能够跑遍大部分的俄罗斯地界,让美国人无从跟踪。
井射型白杨M
对俄罗斯这样陆地大国来说,公路机动的弹道导弹的意义不亚于战略核潜艇
澎湃的动力,彪悍的机动能力,再配上强大的突防就无解了,而白杨M刚好具备。至于破坏力就交给核弹头来搞定了,导弹要做的就是把快递送过去。白杨M表面上是单独的弹头(与美国的核武条约限制),但是具备装载4个弹头的能力。其末端的控制主要采用高压气瓶、液压作动筒移动铀238核装置的位置,即以改变弹头质心的方法产生机动飞行的控制力和控制力距,实现弹头的位置修正,弹头尾部还装有8个用于调姿的径向喷管。并且可以提前评判打击区域反导防御系统的强弱来对机动范围大小进行调整。
白杨M随时能将末日审判送向美国本土
白杨M最小可以将机动范围固定在200米以内,200米虽然对精确制导武器来说太大了,但是末端13马赫,却能定位到200米,并且对于核弹头来说,只要能落地就行,200米什么的横竖不影响杀伤范围。白杨M为了突破防御系统,还具备中途变轨的能力,要知道,在中途变轨等于重新规划路线,对已经飞在空中的弹道导弹来说相当的难。白杨M不但可以变轨还能在末端变轨,这种急速转弯让已经发射了的拦截弹毫无办法,因为对于13马赫来说,拦截能否成功就是那几秒钟的事。白杨M还采用了全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让白杨M可以在再入过程中进行滑翔,让地面拦截系统无法判断其机动轨迹,从而提升突防能力。
不服来战
可以说白杨M是是毛子骄傲的资本,是俄罗斯火箭军手中的利剑,是普大帝这么多年铁腕背后的腰杆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