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德国制造的精彩故事,王建上大学时就听过多次。大学毕业后进入潍柴控股集团工作的8年,他对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的感受越来越深。
2012年,潍柴集团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及林德液压公司。为打破中国高端液压件完全依赖进口的格局,提升国产液压件水平,实现潍柴动力的二次创业,2015年5月29日,林德液压-中国潍坊工厂投产。经过挑选,王建等8名拥有较高学历和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成为林德液压潍坊工厂的首批员工。
世界最先进液压件制造
落地潍柴
在潍柴集团偌大的工业园里,林德液压-中国潍坊工厂的招牌并不显眼,但其投产具有标志性意义,不仅意味着潍柴液压业务又迈出坚实一步,也意味着潍坊具备了生产世界上最先进液压件的能力。
在林德液压CEO乌尔里希看来,新工厂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借助与潍柴全方位的资源协同,大大提升林德液压的采购、制造、服务能力,充分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为林德液压开拓中国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孙少军则表示,潍柴将立足已有的丰富资源,加强协同,助力林德液压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液压动力总成系统制造商。
2012年,潍柴动力跨国重组林德液压,双方团队提出将液压业务定位为潍柴控股集团的战略性业务,确定将林德液压“打造为全系列、全领域、全球技术领先的、位列全球前两名的液压动力总成系统制造商”的战略愿景,以液压业务为平台“再造一个潍柴动力”。
经反复论证,双方达成共识———在潍坊成立合资公司,并投资建设液压工厂,以此加速高端液压件国产化进程,改写中国高端液压件依赖进口的历史,让“欧洲品质+中国成本”的双轮驱动模式在潍柴落地。
2013年,王建等8名来自潍柴的员工开始进入位于厦门的林德液压(厦门)有限公司学习,此后,又飞赴德国林德液压公司培训。2014年,林德液压中国公司成立。
“零距离”感受德国制造
进入新工厂,得先“吹风”。工厂大门是三道密封的玻璃门,每进入一道玻璃门,后面的门得马上关闭。进入第一道门后是等待区,进入第二道门后,墙面的多个吹风口会从头到脚同时向客人吹风,然后才能打开第三道门进入车间。
如果吹风时,第二道门没有关闭,那么得关门后重新吹风才能打开第三道门进入车间。这个“吹风”环节成为很多访客对德国制造的第一印象。
“液压件是精密配件,一点灰尘都会影响精密度,吹风可以吹掉客人身上的浮尘。”王建解释。
这个新工厂的所有设备均从德国进口,洁净如新的车间里,一条装配线上,几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组装着液压泵,所有工具都整齐地摆放在支架板上。
从德国进口的液压泵出厂测试台,是新工厂的另一亮点。“很多厂商都想来见识一下这个测试台。”王建说,该测试台是目前国内最顶尖的全自动综合试验台。
相比很多厂商的测试台,该测试台检测的技术参数更精准齐全,能提供50Mpa的检测压力,由此检测合格的液压泵更精密、可靠、耐用。
中国制造的挑战
毋庸讳言,对国内很多厂商来说,这台德国进口液压泵测试台并不算贵,那他们为什么不也买一台呢?“怎么使用对他们来说,其实挺有难度的。”王建坦言,用不了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测试台显示屏上显示的全是德语。王建说,现在检测工人虽然用德语交流还有障碍,但已能看懂检测项目和数据。“这是专业的技术用语,一般的德语翻译也做不了。”王建直言不讳,他们8个人一直在学德语,但现在和德国人交流大部分时间还在用英语,因为多数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学的外语是英语,学习的时间长,英语应用得更灵活。但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英语都不是母语,交流起来难免有些麻烦。
而语言障碍不是最重要的,王建说,使用测试台还需有一定的液压泵的液压知识,了解测试台工作的电气原理和液压原理,了解测试软件的程序和逻辑语言,这些知识都基本掌握了,才能看懂检测数据。工人尽管培训了好几个月,但这个软件确实有些难,现在只能做稍微的改动,整个程序要编写完,还有难度,还需要进行深入培训。他表示,追赶德国制造,不能急躁,需要时间。
代表着国际最顶级质量要求的德国制造,是制造业大国———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推崇的标杆。
为提高工业竞争力,中国推出了类似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到2025年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7月,国家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潍柴动力成功入围。
但要将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在企业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工业积淀中国与德国不在一个段位外,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如何平衡度过眼前危机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从当下开始迈出奔向中国制造2025的切实一步,需要远见与智慧。在此背景下,林德液压-中国潍坊工厂投产,意味着潍柴追赶德国制造的梦想在韬光养晦中开启。
“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做液压泵,但做出来的就是和德国进口的不一样。”王建举例说,在材料、加工精度、装配、设计等方面,中国制造都和德国制造有差距。如技能水平,他去过德国的小工厂,没有几个人,但做出来的产品就是漂亮,即便林德液压,也只有1000多人。而中国制造,“拿液压泵装配来说,可能有一点点的差距,积累起来就很大了。所以,关键是对细节的把握。林德液压来到中国,对中国的带动其实是全方位的。”王建对德国制造深有感触。
“如液压泵,要赶上德国制造,没有三年五年,没有把握做好。”分析差距所在,8年来一直在车间工作,又不断学习液压机械知识的王建看得很透彻,但他相信,三五年后,这个代表着中国制造最先进水平的车间,制造出来的液压泵将能和德国制造同台竞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