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印发,提出要抢抓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 “窗口期”,集中力量推动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新型建材、现代化工、优质烟酒、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十大千亿级别工业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航母”。
加快振兴千亿级工业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必不可缺。《行动方案》中,“人才”成为高频词之一。明确提出要加强经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强企 增强市场活力发展定力
4月12日,茅台股价收盘914.00元,最高市值为11481.65亿元,本交易日的市值仍在万亿之上。据统计,自2018年1月15日市值首次突破万亿,茅台已有多个交易日,诞生市值上万亿纪录。
“稳定”“健康”“长远”,系价值投资的核心。有关人士分析,茅台万亿市值只是一个现象。其背后,是茅台为塑造价值理念,坚守产品质量、品牌信誉,不断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改进服务理念的结果。
近年来,茅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科学人才观,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深入落实“人才强企”战略。
在人才引进上,茅台以统一标准面向全国和集团内部招聘集团中高级管理人员,2018年先后商调引进信息技术、财务金融、循环经济管理、教育科研等领域8名专业人才;公开面向社会招聘酒店管理、大数据、地产置业、财务金融等方面专业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茅台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校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利用已搭建起来的培训体系,坚持本地教育与异地教育相结合,选派优秀人才干部“走出去”学,把知名专家“请进来”教,与浙江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构建产学研并进的教育培训平台。
与此同时,茅台不断完善系列人才激励制度,比如对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员和高级职称人员引进公司时享有安家费补助;每月享受与学历或职称配套的资质工资,年终发放相应的补贴;对高端人才还提供住房保障。2018年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中,更是对相关人才优惠政策进行大幅调整,更加适应现今收入、消费水平和行业标准。
有“中国白酒母亲河”之称的赤水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云集了上千家酒厂。(茅台集团供图)
创新驱动 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从自动上料到机械加工,再到去毛刺、测量分拣,每一个工序,都可以在生产线总控系统进行监视,不需要人工直接参与,在贵阳市乌当区的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在加速运转。
图为中航力源液压智能生产车间检测机器人。(中航力源液压供图)
作为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中航力源液压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2018年实现了7个亿的收入,未来将朝着10个亿的目标迈进。
近年来,贵州大力引进培育高新人才,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基础研究、提升技术力量,着力培育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和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人才智力支撑。
作为贵州现代化工产业“老大哥”的瓮福集团,以技术创新占领国内国际市场,依托自有核心技术实现在世界磷化工行业的角色转换。
在翁福集团成立之初,面对中国磷化工技术和装置、磷肥和磷矿物制品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瓮福集团以自主创新为引领,依托企业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行业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瓮福集团积极参加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高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司技术研发,并设立专家顾问职务,通过学术交流,聘请外部专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帮助公司解决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技术难题。
据统计,2018年,瓮福集团引进管理、技术、研发、技能等人才共46人。
通过不断充实人才力量,瓮福集团从技术引进到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再到自主研发技术的突破,并逐步参与世界磷市场上的角逐,只用了15年。
目前,瓮福已形成磷酸净化技术、磷矿伴氟碘资源回收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成为业界首家大型成套湿法净化磷酸工艺技术拥有者及行业最大产品供应商,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从磷化工生产过程中回收氟、碘技术并进行深加工的企业。比照瓮福磷石膏堆存经验编制的《磷石膏库安全技术规程》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填补了磷化工行业废渣库建设标准的空白。
人才引领 打造特色现代工业体系
高端矿用钢丝绳、桥用钢丝绳、港机用钢丝绳……贵州钢绳集团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用于挪威大桥、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新加坡港等一系列世界大型工程建设。
作为国有大一型工业企业的贵州钢绳集团,主要从事线材制品及相关设备、材料、技术的研究、生产、加工、销售和进出口业务,是国内研发实力最强、品种规格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自主研制生产的大直径锌铝稀土合金镀层全密封钢丝绳、世界最粗直径264mm海洋工程用钢丝绳、国内单件最重160吨大型浮吊用钢丝绳、特大跨径桥梁用钢丝绳、航天专用不锈钢钢丝绳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产品先后填补了国内空白。
贵州钢绳集团取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人才力量的支持。
全国技术能手、贵绳集团一分厂的高级技师徐朝乾,带领他的团队,发扬工匠精神,先后攻克了三角股、密封绳和海洋用钢丝绳等技术难关,优化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每年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法宝,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贵州钢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贵州钢绳集团紧跟新时代,展示新作为,持续抓好当前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任务,为实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而不懈奋斗。
贵州钢绳集团工人正在生产重要用途钢丝绳(贵州钢绳集团供图)
近年来,贵州钢绳集团充分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金属制品人才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工作站,以及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中心及其研究室等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机构平台,促进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
如今,依靠人才力量,贵州能源、化工、白酒、烟草四大传统支柱行业,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正在焕发新生机;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在迸发新活力;清洁高效电力、新型建材、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加快成长,正在成为“新引擎”。
在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终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三个环节,在人才培养、选用、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目前,西南能矿集团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284人,约占总人数的3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