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子定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
随着全党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通过“绿色建桥、建绿色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中铁大桥局全体建桥者心中日益明晰。十年来,在桥梁建造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大桥规划、设计、施工到监理等,中铁大桥局都会积极主动与各参建单位寻求绿色共识。
京张高铁官厅水库大桥跨越水源地官厅水库,中铁大桥局在施工中给施工栈桥穿上了“防锈鞋”,给钻孔置办了“防护服”,给泥浆运送修建了“密封跑道”,给混凝土浇注设置“空中走廊”,有效避免了施工对库区水资源的污染。
每个项目自开建之初,大桥建设者就以环境敏感区生态功能完好、污染治理全面达标、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放在突出位置——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优化配比,提高矿物掺合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水泥用量;临时结构尽量采用标准件,提高材料的周转率;严格选用排放达标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加强保养维修,减少排放;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利用原生表土和乡土物种,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初期加强管护,最终形成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
东海大桥建设时,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的“小天鹅”号起重船担任架梁任务。
全预制化的桥梁结构,是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污染、实现低碳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在国家政策及技术发展的引导下,装配式结构在各类桥梁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建桥行业的领军企业,中铁大桥局在本世纪初东海大桥的施工筹备中,率先提出“将水上施工转变为陆地施工,将单一施工转变为工厂化施工”的理念,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成套装配式施工技术,研制出了众多桥梁装配式产品及相关设备。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
新建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3号主塔墩在国内首次采用设置式钢沉井基础。中铁大桥局以此为依托,研究水下裸露高强基岩爆破、水下清渣、基础整平技术,设置基础浮运、定位及调平等技术,为深水基础装配式建造关键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石。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在架梁阶段,为减少海上高空作业时间,中铁大桥局采取钢桁梁整孔全焊接制造,在工厂整体制造总拼,然后装船运输至桥位处,在海上用浮吊整孔架设,这种方式为国内首创。
国内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也应用了多项装配式创新技术:主航道斜拉桥的主梁采用两节间大节段全焊、整节段吊装,最大吊重约1250吨,是国内钢桁梁斜拉桥主梁架设技术的又一突破;非通航孔桥80米、88米钢桁梁桥采用整孔全焊、整孔架设,最大吊重约1520吨,为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
建造港珠澳大桥时,中铁大桥局用海上专用混凝土工作船对钻孔桩内浇筑海上施工专用混凝土,全封闭化工作环境不会造成混凝土污染海域。
在建造港珠澳大桥时,桩基础采用钢围堰钢管复合桩工艺,使用打桩船施打、液压锤沉桩,以减少噪音对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钢箱梁,采用岸上工厂预制、海上拼装的方案,极大地缩短了海上作业时间,减少了海上施工人员和施工船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大渡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大桥局坚持不多挖一方土,不多砍一棵树,不多铲一块草皮,不污染一滴水;施工区域或道路全封闭、全隔离、全监控;表土剥离做到应剥尽剥,植物移植做到应移尽移;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
正在建设中的高原铁路大渡河大桥主跨106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度最大的山区铁路悬索桥。桥址为典型的高原深切峡谷,地形险峻、地质复杂。为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项目部以严格控制施工占地为原则,临建设施平台大规模采用钢管桩代替传统土平台,加大了平台跨度,减少了钢桩数量,避免对自然坡体的大规模开挖,实现了集成多用、节地节材,有效促进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以成都岸钢梁拼装平台为例,设计时综合考虑前期钢筋加工车间和后期钢梁拼装的功能需求,平台前期作为钢筋加工车间,后期作为钢梁拼装平台。
至今,中铁大桥局每一位职工都深刻记得——2018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时的重要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汉江湾桥
千里汉江,涵蓄出一库丹江清水。位于湖北武汉的汉江湾桥,因其上、下游约1.5公里处分别建有琴断口自来水厂和宗关自来水厂,施工环保要求极高。
自2018年开建以来,中铁大桥局汉江湾桥项目部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如在前期桩基施工阶段,便在两岸陆地修建专用泥浆循环池,防止泥浆渗漏;让钻孔渣土在固定地方晾干后,再转运出场,避免泥浆滴漏;同时,建立智能环境监测及能耗管理系统,确保施工环境清洁;《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汉江湾桥项目部又进一步细化标准和责任,确保法律精神落在实处。
在保护中建设,在施工中保护。一座座宏伟的大桥,一个个优秀的环保施工案例,折射出中铁大桥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思考,以及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统筹推进。
水美、人美,桥更美。这一座座俊俏的大桥,以绿色为底色,不仅绘制出一幅市民“临桥而居、伴桥而行、亲桥而乐”的宜居图,更交出了一份不负习近平同志重托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桥答卷”
文字|丁傲岸 王一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