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培育青年技能人才

导师带徒、赛事助推,越来越多青年技能人才在宁波技能舞台上发光发热。(周琼 任社 摄)

政策助力、平台助推、资源汇聚,在一系列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在宁波技能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奉化 “技能成才路”这样走

“把生产大型气缸的不合格率从40%降到10%不是目标,降到1%以下我才满意……”32岁的“宁波首席工人”“宁波市技术能手”朱军坚定而自信地对身边的学徒说。回忆起2013年自己刚到奉化入职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朱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只有高中学历的外省农村青年在奉企两三年就实现了逆袭。

到奉企从事技能工作,打交道最多的政府部门就是人社部门。朱军不止一次说,没有奉化人社部门搭建的技能竞赛平台,就没有自己的成长。来自当地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当地连续6年举办市、区各级技能大赛24场,参赛人数1500余名。正是通过这些比赛,朱军先后获得宁波市“凤麓杯”数控大赛二等奖、宁波市职工技能“精英赛”数控车工第一名等成绩,从而得以脱颖而出。

江北 直接认定,打通高技能人才上升路径

在江北,一批企业的一线技能人才正突破原先漫长繁琐的鉴定模式,跃身为高技能人才。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95”后小伙儿徐新逸就是其中一位,此前不久,他刚通过直接认定,成了高级工(三级)。

自2018年6月入职至今,徐新逸一直在公司从事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机加工工艺等一线工作。他凭借一身过硬的实操本领,参与了十余项新能源产品研发和多个产品机加工精益生产,成功地让加工时间缩短20%,生产效率提升15%,年产值200余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也成为他跨级晋升,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敲门砖”。

徐新逸说,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不仅是对他这几年努力工作成果的认可,也给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一线技工更多晋升渠道。

多家企业,从援企稳岗、技能人才培养等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性解读。江北人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会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在企业内部选拔更多优秀技工,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的平台。同时,当地还会开展项目制培训,推动企业的技能人才自主认定、企业自主评价,为技能人才打通快速成长的通道。(许宇清 周琼)

镇海 技能大赛中走出“90后”首席工人

在正度传动电器车间,有一位瘦削、高挑的小伙子,“90后”的他,已然荣誉满身:“浙江金蓝领”“宁波市首席工人”“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他就是从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2届毕业的王超军。

在企业车间一线,王超军常年深入钻研,专心技改,由他主导研发的新款3D按摩椅机芯,填补了国内按摩椅行业高端机芯空白,主持设计的新生产流水线,日产能比原先提升25-30%,每年可为所在企业多创造1500万元的经济效益。技深不自珍,他十分乐意与他人分享技艺,共同成长,加入宁波市技师攻关队,多次跟随攻关队一起下车间,解决基层企业的技术难题,并先后在多所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技能教学。

回顾王超军的成长之路,各级各类大赛就是他前进中的基石与阶梯。在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读书期间,他就在全国中职组数控车工技能竞赛中一举夺魁;2017年在省数控车工技能竞赛中获第三名,2018年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优秀技能人才培养人选名单,2019年入选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我很幸运,有机会参加各类比赛,也才有机会改变我的命运。作为一名青年技能人才,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技能人才的成长越来越重视,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多的认可和支持。”王超军说。

鄞州 三管齐下推动青年人才技能水平提档进阶

作为一名从事服装行业19年的青年技能人才,“宁波市首席工人”“鄞州工匠”史柳军,经历过创业、享受过安逸、尝试过企业倒闭,但始终保持着对服务装制作的热爱,在鄞州区人社局的牵桥搭线下,他与培罗成首席制版师、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潘超宇结成师徒,学习制衣技术,经过长期个人的努力和专业化的技能提升训练,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曾宪梓 周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