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南阳讯 乡村振兴,方城先行;凤凰涅槃,家园巨变——
变在形象:从万亩花海、山水古镇到田园综合体、生态观光园,甚至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移步换景、处处皆景,犹如一轴山水长卷徐徐铺展,且歌且行,赏心悦目。
变在实质:方城县把土地“三权分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钥匙”,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强化主导产业支撑,田变园、山变园,资产变资本、资源变资本,让农民变工人、农民变股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变在理念:方城县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让农民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农民真正挺起脊梁生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风景美“钱景”好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4月25日,春意正浓,惠风和畅。走进方城县二郎庙镇,德云山风情植物园内牡丹娇艳盛开、灿若彩霞;望花湖上碧波荡漾、白鹭翩翩;大乘山上,巨大的风车悠悠转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山、水、花、风车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图。在望花湖附近经营农家乐的当地农民张定军笑得合不拢嘴:“人太多,有点接待不及。现在,土地流转给景区了,自己能打工,能做生意,还能收租金,一年下来,收入是过去的几倍。好风景真的变成了好‘钱景’呀!”
二郎庙是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有风景名胜区望花湖、中原古代四大名寺之一的普严禅寺、南水北调中心工程第一关垭口等景观。该镇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走旅游兴镇之路,着力打造“山水绿色化、休闲养生化、生态自然化、景观田园化、功能现代化、文旅融合化”的绿色休闲小镇。目前,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旅游开发公司正依托万亩花海景区,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三位一体的“乡村迪士尼”。不久的将来,游客走进二郎庙镇,可以观赏牡丹,游览大乘山,泛舟花海溪流,体验农耕生活,感受“杨柳依依山水间,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恬淡舒适。
近年来,方城县把旅游作为“聚人气、得民心,保生态、提形象,强拉动、富百姓,共参与、高融合,延年寿、可持续”的朝阳产业和幸福产业,按照“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穿珠成链”的发展理念,累计投资近10亿元,先后对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等进行全面提升,打好生态修复、植被保护、水体涵养、循环经济、道路交通、生态廊道建设、特色景区打造“组合拳”,力促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提升的良性效应。去年,全县游客接待量3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亿元,七十二潭和七峰山两家4A级景区,节假日日接待量均突破3万人次。全县连续五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幅25%以上。方城已成为中原地区著名旅游目的地之一。
山山水水,魅力绽放;乡村振兴,精准破题。方城旅游从寂寂无名到迅速蹿红、再到人气爆棚,其爆发式的发展轨迹给人颠覆性的印象。如今的方城在旅游的带动下,广大乡村正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
产业旺农村兴
现代农业富一方百姓
远看像花园,近看是果园,走进一看是小猪的乐园。走进方城县鸿旺牧业公司,仿佛置身于田园牧歌情调的生态观光园。
公司办公区一楼大厅内,“生态种养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养殖区内,绿树环抱的两层徽派建筑就是生态音乐猪舍。在全封闭自动化温控、湿控、通风、供料环境下,一头头良种猪“身心放松、快乐成长”。
养好猪,种好田,植好树,建好园。鸿旺牧业构建了从生猪养殖、到粪便生产沼气、再到有机果蔬“吃”沼渣沼液的农牧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效益到高效益、从污染到零排放的升级转型。生产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鸿旺牧业周边村庄200多户农民免费用上了沼气。“门口是花园,做饭用气吹,房子像别墅,俺住在乡下比城里还得劲。”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权太芝喜不自禁。
目前,鸿旺牧业已成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年产值2亿多元。“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年出栏母猪1万头、开发万亩生态园、带动万人创业致富,打造省内农牧休闲观光第一品牌,引领方城畜牧业迈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展望未来,鸿旺牧业董事长王付良信心满怀。
与鸿旺牧业不同的是,道地金木瓜公司走的是特色农业工业化之路。方城是“中国木瓜之乡”,过去,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曾出现过金灿灿的木瓜烂在山上没人要、农民挥泪砍树现象。2013年,返乡创业人员熊端成创建道地金木瓜公司,他决心用现代科技让农民不再砍树。公司按照“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带动3800户群众种植木瓜,公司年产值达9000万元。
道地金木瓜公司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深度合作,引进院士2人、教授4人、博士3人,建成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公司研发的木瓜香精油超临界萃取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生产的有机木瓜酒被农村农业部列入地方名优特产录,荣获中国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后稷特别奖。目前,公司正在筹建木瓜香精油提取项目,木瓜籽榨油项目也已提上日程。不久的将来,金木瓜公司将实现从木瓜种植到深加工的全链条封闭式运营,不仅产品质量有保障,还实现对资源的吃干榨净。
方城县以土地“三权分置”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规模示范化、示范特色化、特色工业化、工业链条化“五化联动”,把田间地头变成工业的第一车间,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粮田54万亩,流转土地35.8万亩,裕丹参、黄金梨、金木瓜等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认定有机、绿色等农产品30多个。
补短板强基础
农民群众提升获得感
傍晚时分,蜿蜒的山路亮起盏盏路灯,照亮了村内村外的道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之时,文化广场上轻快的音乐响起,人们欢快地扭起了秧歌,跳起了健身操。这里不是城市,而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拐河镇新庄岭村。
告别土坯房,住上小洋楼;不再挑水吃,喝上自来水;告别望天收,用上“提流灌”;告别煤油灯,用上照明电;告别泥泞路,走上水泥道;昔日疙瘩岭,今变“花果山”;早年山里“泥巴匠”,也能出外挣大钱。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新庄岭村架桥修路、兴建水库,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基础设施完善了,发展短板补齐了,群众致富意愿和能力增强了,新庄岭村也从一个土地贫瘠、偏远荒僻的小山村变成了稳定富裕、繁荣发展的市级文明新村、县级标兵村。
不仅新庄岭,整个拐河镇的数万群众都因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而受益。拐河镇把打造“水美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澧河源头治理项目,争取资金近4000万元治理澧河流域,改造提升19座水库,新建成的液压翻板坝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镇区上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还能灌溉农田4000亩。同时,该镇还对澧河两岸3个社区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如今的拐河镇,青山苍翠、碧水长流,白云蓝天、灰砖青瓦,仿佛“世外桃源”。
路宽了、好走了,百姓的心就宽了;田能浇了,庄稼有好收成,日子有奔头了;水更甜了、心里滋润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
所有这些,正是方城县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保障乡村振兴永续推进的又一特点。他们坚持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三位一体”,实施理念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投入一体化、程序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构建“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格局,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局面正在形成。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正托起方城的美好明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