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局七十周年,让大家忆起了许多铁路往事……
新中国建国之初,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多公里,大都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铁路局。那时全国轨距宽窄各异,连同一线路上的桥、隧界限和曲线、坡度标准都不统一,光是机车、钢轨就有百种之多,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线路病害较多。
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共和国铁路长子”,哈局七十年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基础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升级,让咱哈局的铁道线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施工方式也逐渐由人工转为机械,由机械再次升级为数字化。
今天,小编就带您翻看一下这些年来,咱哈局工务施工的那些事儿。
如果把车轮比作火车的“双脚”,那么轨道线路就好比是火车的“鞋子”,火车跑的快不快,稳不稳当,全在“鞋”上。想要行车不“硌脚”,好的线路设备是必须的。
从前,咱们的轨道线路是这样的。线路主要以木枕为基础,由于木枕强度低、绝缘性差、弹性不均匀,且易失效、腐朽,既影响列车通过速度和平稳性,又增加了日常线路维修保养的成本和工作量。过去,每年在线路检修时都会更换一部分木枕,对人力、物力消耗都很大。
现在,咱们的轨道线路是这样的。线路基础为新型混凝土枕,这种枕木不但规格统一、弹性均匀、绝缘性好、使用寿命长,而且不受天气、温度等外在条件影响,能够保持轨道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高速、大运量的运输要求。同时,降低了日常养护的工作量,线路外观干净整洁。
目前,全局除少部分专用线仍在使用木枕基础外,其他主要线路均已更换为砼枕,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列车通过时更加安全、平稳、舒适。
从前,线路施工会战中,采取分区段作业的方式。那时,工务人手里的“家伙什”不多,更没有多少养路机具,一把道钉锤、几根撬棍,老少爷们齐上阵,手抬肩扛搞建设,场面好不热闹。
现在,线路施工会战中,采取集约化生产组织。减少了多工区分段作业情况,使施工单位可以集中人力、技术对重点地段、重点施工进行“集中修”,大大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从前,线路捣固是这样的。利用双导柱框架、单缸升降方式的液压捣固机进行捣固和清筛后的捣固作业,机械笨重,效率较低,需要操作的人手较多。
现在,线路捣固是这样的。利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作业,适用于铁路线路的新线施工、既有线“大中修”清筛作业和运营线路维修作业,可以对轨道进行自动抄平、起拨道、道碴捣固,能有效提高道床石碴的密实度,增加轨道的稳定性,消除轨道的左、右水平偏差和前、后高低偏差,使轨道线路达到线路设计标准和维修规则的要求。
当前,全局现有机械动力设备1090台,车型多,种类全,科技含量高。其中大型养路机械164台,包括清筛机22台,捣固车68台,配砟整形车30台,稳定车18台,物料车17台,钢轨探伤车3台,钢轨打磨车4台,大修列车2台,有了这些“神兵利器”的配合,咱们工务人的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道砟清筛机
捣固车
路基处理车
双向配砟整形车
钢轨打磨车
钢轨探伤车
从前,道口清筛、整理道床,一顶草帽、三两个人、几把叉子和铁锹……
现在,道口清筛、整理道床,一个专业工队的十几号人,分工明确,作业标准化,整理出的道床也更加美观,设备基础更加稳定。
从前的铁路护 是这样的,粗糙的水泥柱上拉上细密的铁丝,工务汉子们正在奋力加固护 ,还要提防被 上的铁刺刮伤。
现在,铁路护 是这样的,密实的 格,可以有效的防止人或动物侵入线路,职工们正在认真地修补护 ,涂油上色,使线路整体更加美观。
从前,线路清雪是这样的,每逢下雪天,职工们都要拿出日常精心呵护的“宝贝”——小型手持风力除雪机进行清雪工作。在那时,这算是咱工务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了,更多的职工使用的则是小钩铲和扫帚。
现在,线路清雪是这样的,“长枪”替代了过去的“短炮”,大功率风力除雪机效率更高,操作更加简单实用,加上原有的清雪神器——扫帚、小钩铲、铁锹等,三两个人即可独立完成清雪作业,清除线路、道岔积雪更快更省时。
时光匆匆,岁月流转。随着铁路设备的不断提档升级,工务汉子们手中的“武器”也有了的质的变化,下面和小编一起瞧瞧他们的“兵器谱”吧!
这些“新式武器”既保持着传统工具的优点,又增加了新的科技元素。在工务人的手中,它们已然成了不可或缺的法宝。根据作业内容的不同,各种工具的合理配合,总能为施工作业带来有效的帮助,在保护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中,它们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的!
采编:大庆工务段媒体工作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