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救援24小时

“宁夏境内某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6月11日,一场以地震救援为背景的工兵、防化分队实战化训练考评,在位于贺兰山下、大漠腹地的武警宁夏总队大营区展开。

为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大官兵与“死神”赛跑、与“灾害”搏斗,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克服“强震”带来的灾害及次生灾害,连续24小时作业不停歇,上演了一场“生死”大救援。

灾情就是命令

12时00分

部队接到上级指示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完成战备转级,机动支队工兵、防化分队迅速采取摩托化行军方式向“震中”挺进。

15时04分

部队到达一处陌生河流时,发现1名群众被困河对岸,工兵中队立即派出救援一组实施救援。

四级军士长彭冬冬一马当先,他先是依托对岸群众制作了一个牢固支点,随后利索地架设好绳桥实施横渡。到达对岸后,又采取两人协作转移法,将群众横渡到安全地带。

当他返回起点时,巧妙地将逃生结一拉,便将重达约30斤的救援绳收了回来。专业的救援动作、丰富的救援经验及过硬的救援作风,受到评委一致好评。

16时40分

部队行进中突然发现,一辆装载军用危化品的槽罐车倒在路旁并发生泄漏,造成道路受阻。

危急时刻,防化中队队长马利科一声令下,侦检一组立刻前出侦检。

警官学院防化教研室教员李在元介绍,军用化学品杀伤力巨大,有的一滴便可造成方圆几百米人员伤亡。

于是,侦检队员全副武装做好防护,采取直接侦检和覆盖侦检相结合的方式,很快确定了毒物种类。洗消组通过计算得出消毒液用量,立即展开现场消毒作业,为救援队挺进“震中”开辟了通路,争取了宝贵时间。

18时10分

部队即将进入“震中”核心区时,发现道路完全损毁,车辆无法通行,便携带装备器材,徒步数十公里向“震中”开进,到达后展开救援行动。

官兵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很快在废墟表层救出第一人。

21时30分

部队接到紧急通 ,某化工厂发生毒气泄漏,请求迅速支援。

防化分队侦检二组组长梁玉广带领队员到达后,立即对现场进行初步观察,发现一下水管道内有名受灾群众已中毒昏迷。

梁玉广前两天刚在搏击训练中崴了脚,要在狭小空间内实施救援十分困难。可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早进入一分钟,就多一分抢救群众的可能,立即携带正压式空气呼吸机钻了进去,先给那名群众戴上呼吸机阻断毒剂续入,随后将其转移出毒区,交给医疗组实施救护。

与此同时,救援中队已运用蛇眼、雷达探测仪等探测到废墟中层生命迹象,采取竖井救援、安全破拆、危墙支撑、扩孔掘进等方法,先后救出8名群众。

12日0时30分

救援队遭遇“硬骨头”。两栋楼房倒塌叠压,队员需从A楼底部下水道进入B楼底部,实施向上破拆,才能进入B楼实施救援。

坑道内十分狭小,积水过膝,三道近20公分的预制板压在上方,破拆十分困难。

工兵中队队员诸葛瑞虎身高体壮,举着70多斤重的液压破碎镐一顿猛钻,不到半小时就浑身湿透,目镜也被汗蒸得模糊不清。班长葛玉良立刻轮换,人停镐不停,40分钟过去,他躺着打、弯着腰打、蹲着打,轮换了好几种姿势,也最终乏力。队员夏宇轩见状,又接过来继续打……

3小时后,随着“轰”的一声,最后一道预制板拦腰折断,通道被打开。三人已浑身湿透,耳朵里嗡嗡作响,每人喝了十几瓶水都还觉得渴,但他们顾不得这些,迅速进入下一救援……

3时30分

防化中队也遇到了“最强挑战”。某化学研究所发生物质泄漏,情况十分复杂。

毒情便是敌情。队员们顾不上疲惫,迅疾携带装备器材前往处置。中队长马利科带侦检各组长全身防护先期勘察,侦检到研究所内混合军用毒剂与民用物质多达9种,甚至还有被称之为“毒气之王”的芥子气,曾被日本731部队侵华与美国越南战争时大量使用,必须立即消除。

面对毒魔,官兵们毫不畏惧,立即进入研究所实施处置,无一人犹豫退缩、无一人叫苦叫累……

“你部一辆喷洒车受污染严重,无法作业,需立即洗消”,不久,部队又接到灾情通 ,洗消一组在班长李涛、副班长程硕带领下,连续作业超过两小时最终洗消彻底,成功处置泄漏事件。

12时00分

随着最后一名被困群众被成功救出,这场历时24小时的“生死”大救援,在官兵们的汗水和智慧浇灌中步入尾声。

一夜未合眼的队员们虽双眼通红,但士气高昂,他们高唱《防化兵之歌》:“降魔神兵,英勇无畏,观侦防消,火龙腾飞……”,斗志高昂地返营归建,个个如同打靶归来的勇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