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江苏A股“半年考”,新增上市公司34家

2022上半年,江苏A股新增上市公司34家,新增数量在各省市中位居第一。截至6月30日,

江苏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达602家,江苏千亿市值上市公司数量达到9家,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广东、上海。

在刚过去的六月,仅这一月,江苏的A股新增上市公司就达到6家,在各省市中位列第一,

6月22日,苏州亚香股份登陆创业板,完成江苏上半年IPO收官之笔。这半年,江苏的上市公司多了哪些新兵?各个城市表现如何?哪些行业成为上市的大热门?

创业板发力,聚焦“小而美”企业

从板块看,江苏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分别为16家、11家、4家,其行业范围涵盖半导体、化学制药、通用设备行业、光伏设备、化学制品等领域,科创属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签显著。

从市值看,江苏新增上市公司大多是分布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根据6月30日股市收盘数据,新增上市的34家企业平均市值79.90亿元。总市值最高的是纳芯微,灿能电力总市值最低、约4.68亿元,近七成企业总市值分布在10亿元到100亿元区间。从6月30日的收盘数据来看,新增企业中有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低于10亿元,分别是威博液压、沪江材料、骏创科技、灿能电力。

在10亿元到50亿元区间,共有13家企业,占新增企业总数的38.24%。在50亿元到100亿元区间,共有10家企业,占比29.41%。

创业板是与主板市场(Main-Board Market)不同的一类证券市场,其主要针对解决创业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及高科技产业企业等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而设立。在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力,是江苏上市培育的一大特点。

苏州稳坐头把交椅

从城市看,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是苏州,新增A股公司14家,增量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的16家。其余城市情况为南京6家,无锡、南通、淮安、常州各2家,盐城、泰州、镇江、徐州、连云港、宿迁各1家。除了已经敲响上市宝钟的14家苏州企业之外,今年上半年,苏州还有9家企业处于过会待发状态。新增在审企业25家,苏州企业冲刺A股IPO的势头强劲。

苏州上半年的上市企业中,以电子制造企业居多。

今年1月6日,嵌入式CPU领域龙头国芯科技以“云敲钟”的方式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2022年“苏州第一股”,也是今年全国首家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一周之后,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创耀科技在科创板上市,2月10日,东微半导于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充电桩芯片第一股”。4月8日,普源精电以“云敲锣”形式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前沿技术开发与突破的高新技术企业。4月22日,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纳芯微,以及国内综合优势领先的空气动力设备和清洁设备制造商之一欧圣电气,同日分别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一周后的4月29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德龙激光又以“云敲锣”形式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上半年14家上市的苏州企业实现直接融资249.7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15倍,增长迅猛。总市值最高的是纳芯微,专注高端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是国内领先的信号链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总市值382.99亿元。总市值最低的灿能电力来自南京,主营业务为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电能质量测试评估等技术服务,最终为客户提供电能质量整体治理方案,总市值4.68亿元。除了纳芯微募集资金超过50亿元外,瑞泰新材、长光华芯、国芯科技、东微半岛融资金额也均超过20亿元。

苏州作为与上海、深圳三足鼎立的“最强工业城市”,拥有完备齐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借力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创造更多价值。

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江苏如何指引?

去年10月18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文简称《行动计划》)。这份包含了五大专项行动、20条具体政策的文件,为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提供了“操作指南”。

《行动计划》明确了具体指标,提出了五大目标。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县域覆盖面要进一步扩大,力争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位于全国前列。从质量提升来看,力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达200家、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50家左右、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5家左右,累计新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达2500亿元以上,并购质效位居全国前列。从上市资源储备看,储备库要更加充沛,力争股份制改制企业突破1万家,拟上市后备企业超过700家。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五大行动,围绕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从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为抓手,全方面提升江苏上市公司质效。

上市培育行动重在引入源头活水、链主提升行动重在强化龙头引领、规范发展行动重在优化公司质态、中介服务行动重在压实“看门人”职责、示范区建设行动重在打造优质上市公司集聚高地。

除了五大目标、五大行动,《行动计划》还重点强调了“硬科技”的提升。创新能力是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情况来看,“硬科技”仍然是重中之重。江苏7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是制造业企业,一大批企业代表了细分领域的科技水平。《行动计划》规划到2025年底,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