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初定 中航系加速布局

长江商 消息成飞和沈飞两集团通过50亿变相增资瞄准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上的龙头军工股正在迎来整合潮。

8月19日,停牌不到两周后,中航系旗下五家上市公司携手归来,拟联手出资约50亿元共同增资成飞集团、沈飞集团。其中,中航资本及在港上市的中航科工担当增资的大头,各参与增资19.06亿元,中航电子、中航飞机、中航机电则分别增资5.39亿、4.41亿、1.96亿。

中航资本等上市公司与成飞集团、沈飞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同为中航工业集团,此次中航工业集团相当于引旗下上市公司战略入股其核心军工企业,这也标志着军工证券化进一步加深。

有投资人士认为,这既是中航工业集团加码军机业务,也预示着该集团在加速整合军机资产。

上述投资人士分析,中航系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调整战略布局,未来将会有资产整合的大动作。

中航资本为重组铺“金路”

此次增资最大的“金主”,应该算是中航系中的中航资本,该公司是中航工业旗下重要的金融控股平台。在对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的集体增资中,中航资本参与增资19.06亿元左右。

据公开资料,中航资本2012年8月30日通过借壳“北亚实业”上市,2014年逐步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2014年1月,中航资本恢复上市后宣布首次非公开发行股票 ,3月成功募集资金约49.99亿元,净资产超过百亿。

此次增发使中航资本成为A股唯一一家全部对外定增募集成功的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

随后8月,中航资本更是进入多项重大资产重组进程。

中航资本先是计划联合国内最大主权投资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收购全球第十大飞机租赁公司Avolon,但由于 价原因最终未能成功。

国泰君安分析师赵湘怀在研 中表示,收购终止并未改变其国际化战略方向,预计未来将寻求其他国际租赁行业收购机会。

在停牌期间,中航资本的一项对国防资产的重组计划,也被国防科工局因反垄断否决,公司原计划参与该重组配套融资也相应终止。

不过,赵湘怀认为,个案不影响国防资产证券化的大趋势,这部分资产未来的证券化整合中,中航资本仍将有机会参与,应视为利好的延迟而不是简单落空。

尽管重组失败,中航资本还是频繁涉及大额并购重组计划。

就在上述停牌期间,中航资本还分别公告,参与中航机电 、宝胜科技非公开发行。赵湘怀预计,根据最新市价,账面浮盈分别达到1.14亿元和0.62亿元,未来公司仍将积极参与集团上市公司定增项目。

为了给中航系整合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停牌4个月之后,中航资本于去年12月下旬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募资购买资产方式收购下属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使公司金融股权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计划显示,中航资本拟以15.78元/股非公开发行2.76亿股,从小股东手中购买中航租赁30.95%、中航信托16.82%、中航证券28.29%股权,交易作价43.67亿元。交易完成后,中航资本将持有中航证券100%股权,持有中航租赁、中航信托的股权比例分别提升至96.75%、80%。

在进行金融股权集中前,中航系金融公司业务规模相对偏小,协同效应不显著。收购完成后,中航资本增强了对租赁、信托、证券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为中航系资产整合已经铺好资金路。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分析称,防务航空装备行业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撑,中航对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的增资满足了航空工业的长期资金需求,增资后的两家企业也将实现部分核心军工资产的证券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资本市场。

要整合先换帅

从目前中航系旗下五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来看,此次中航的增资行为并非重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8月20日连续有三家中航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出现了高管异动。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和一家公司的两位董事离开了以前的工作岗位。

其中,中航资本于8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免去刘志伟中航资本副总经理职务。公司称“已对相关工作做了安排,公司目前经营正常”。

此外,中航地产也于8月20日公告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成员的议案》。议案显示,黄勇峰和王晓华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务,选举股东单位推荐的钟思均和刘爱义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

同样,中航重机也出现了高管变动,公司于8月20日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临时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解聘江超副总经理职务的议案》。公司解释其解聘的原因为“工作变动”。

就在2014年11月26日晚间,同属于中航工业旗下的上市公司——飞亚达A和天虹商场,都宣布其董事长赖伟宣辞职,且理由是“工作原因”。

无独有偶,2014年11月19日,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中航黑豹和中航重机也在午间双双临时停牌,对于停牌原因,两家公司在公告中仅表示“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彼时,军工行业资产重组频繁:广船国际拟45亿元收购中船集团旗下黄埔文冲船厂,注入大股东军工舰船制造这一核心军工资产;四川长虹拟定增募集不超过40亿元,用于整合大股东长虹集团旗下军工资产,收购零八一集团100%股权等。

而在中航工业初期,中航工业就提出了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的思路。此次两家公司的停牌,再一次使中航工业的资本化运作路径浮出水面。

此前,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曾公开表示,中航工业现有很多板块下面有两三家上市公司,理想的状态是每个板块有一个上市公司,各个业务板块整体上市。

“不管是换管理层,还是整合板块,都应该算是近年来中航系的一个长期整合战略的准备过程。”上述投资人士表示。

平安证券研 指出,军工资产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应当尽可能地实现由资产向资本的转型,通过证券化获得造血能力,这吹响了未来军工集团改制重组、资产注入的进军号。下一步重组主要集中在核心总装军品上市和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上市两个领域。

中航系整合“加速度”

此次整合背后,实质上是“中航系”的又一盘大棋。

其龙头企业中航工业组建于2008年,系国内军工集团第一家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在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中,中航工业占据十大军工集团上市公司数量一半强,也是军工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最高的一家。

虽然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还有待时日,但其资本化运作一直风生水起。

从2008年组建集团公司以来,中航工业对旗下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中航”概念强势横空出世,如深南光A更名中航地产,西飞国际更名中航飞机,力源液压更名中航重机,东安黑豹更名中航黑豹等。目前光“中航”打头的上市公司,达到11家之多。

虽然“中航系”下属上市公司飞亚达A、深天马A、天虹商场、中航地产等基本与航空概念无关,但这并不妨碍“中航系”成为国内军工板块的核心,中航亦成为国内无可挑战的最大上市公司集群。

中航工业通过资本化运作,并购了30多家各类企业,实施了20项专业化重组,涉及95家成员单位,形成了飞机、发动机、航空机电等一批专业化公司。

除20家A股上市公司外,“中航系”还拥有5家港股公司,分别为中航科工、中航国际控股、中国航空工业国际,中国环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此次增资后,沈飞、成飞两大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参股公司,相当于沈飞、成飞两大集团变相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可见在此前两家集团共同注入成飞集成的方案终止后,中航工业资产证券化大方向仍不为所变。”海通证券判断,随着下半年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以中航为代表的军工集团资本运作有望逐步落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