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静高压物理开拓者,谢绝国际著名科学家的挽留毅然回国;在他的主持下,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建立,并很快成为国际上最早实现百万大气压的实验室之一,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确定了300余个高压新相、多种新的压致相变类型和新奇的压力效应。他就是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
邹广田,1938年7月18日生,吉林省怀德县人,国内超硬多功能薄膜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1965年吉林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拔尖人才,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从事于高压相变与压力导致的新效应、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高压、高压实验技术、超硬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发表论文350多篇,专著多部,获发明专利多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他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片CVD金刚石薄膜和大尺寸CVD金刚石单晶,和世界上第一片按设计图案选择性生长的金刚石薄膜,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CVD金刚石膜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热沉。这些工作为我国CVD金刚石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牢记前辈巨匠叮嘱,毕生坚定 国信念
1966年春,全国原子分子物理与物理力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先生全程参加了会议。会上,一名28岁的年轻人,以《铜在400万大气压下电子结构和状态方程》为专题进行了学术 告,他就是吉林大学青年教师——邹广田。
邹广田牢牢地把钱学森的话记在了心里。他的称赞和鼓励,坚定了邹广田追随老一辈科学家科技 国的脚步和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信念,鞭策着他一生向着科学高峰不断攀登,为国家科技和教育事业躬身不辍。
赴美访学,心系母校,废寝忘食 家国
1972年,邹广田结束了两年的插队落户,从农村回到吉林大学,在导师芶清泉教授的带领下,开始进行高温高压下合成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和教学。随着中国科学春天的到来,他满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1980年,邹广田应邀赴美国卡耐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逐步接触到高压科学的前沿,并开始走向国际高压研究领域的舞台。
在国外访学期间,邹广田珍惜宝贵的机会,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可纵使身处优渥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之下,他仍心系祖国,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连结在一起。1982年8月,邹广田谢绝了毛河光和彼得·贝尔两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的挽留,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吉林大学工作。祖国和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让邹广田“科技 国”的理想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回国后,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实验室建设、学生培养和开拓研究方向上。1990年,在他的主持下,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建立,并很快成为国际上最早实现百万大气压的实验室之一。
矢志不渝,把“冷板凳”当作“登山梯”
那个时候,高压研究在国内外仍属于科学研究的“冷门”,很多工作都需要从零做起。每当遇到难关的时候,邹广田都会想起钱学森先生对他说的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矢志不渝,甘坐冷板凳。他始终坚持追求科学真理,以拓荒者的勇气走进科学研究的无人区。他是国内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早期高压研究者之一,在该领域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为探索地核和地幔中的物质研究开创了诸多新机遇。他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确定了300余个高压新相、多种新的压致相变类型和新奇的压力效应。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邹广田已成为我国高压物理的领军人物和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压物理学家。他的500余篇论文被广泛引用,10余篇文章被写入科学专著。所有的心血和付出都不会白费,邹广田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高压等极端条件研究受到普遍重视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领军“高压物理”,大国重器终铸成
2013年3月,在邹广田的主持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项目正式立项,项目总经费8700万元。历经八年的不懈攻关和设计建造,2021年4月,项目正式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审验收。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高吨位的单缸液压机,该项目成功研制的大腔体液压机将高压腔体体积的现有水平提高了2个数量级,可以开展以前所不能进行的高温高压研究工作,极大地推进了高压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仅实现了我国大腔体超高压装置从无到有“零”的突破,而且在物理、化学、材料、地学和能源等基础学科的高压科学研究中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在提升我国静高压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解决国家行业重大需要等方面积极贡献吉大力量。
耄耋之年的邹广田依旧辛勤工作在党的教育、科研事业第一线,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拼搏、前进。这是一名科学家的不懈追求,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使命和担当。
延伸阅读: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于1989年依托吉林大学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连续四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的超硬材料和高压科学研究基地,所在的凝聚态物理学科是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项目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以超硬材料和高压科学基础应用研究为核心,重点解决国家现代化建设、国际前沿领域重大科学与应用问题,取得众多国际、国内领先的科学成果,是国际上最早实现百万大气压的五个实验室之一,制备出了我国第一片CVD金刚石薄膜,在我国最早开展大尺寸CVD单晶金刚石高速生长研究,是国际上能够实现人工合成全部四种宝石级单晶金刚石的少数实验室之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